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
沉默暫時是沉默者的通行證,卻終將是沉默者的墓誌銘。
還是先別忙著爭論這兩句話是不是經得起事實驗證,不妨先耐心瞧一瞧,有一大幫男女老少遊覽者,他們正興致勃勃圍繞著已經兩鬢斑白的導遊,聽他津津有味講述風景勝地鮮為人知概況。這位牛導牛桂發,從事導遊行當數十年,帶過不計其數旅遊團隊,幾乎每次都能博得對方一致好評。猜猜看,這一次估計會是怎麼個狀況娜呢?
這撥旅遊團隊來自四麵八方,屬於七拚八湊散戶組合,成員性格迴異,一路上過來,在旅遊景點橫挑鼻子豎挑眼,委實難以伺候。他們下塌在伏虎山區核心地域霸王鎮,當地九州旅遊公司敏銳預見到這一點,公司老總魏子明靈機一動,把這塊硬骨頭派給還有三個月就要全身而退的牛老師來啃。
資深導遊牛桂發,在旅遊中巴車上與這撥旅遊者一見麵,話匣子一打開便開門見山:“各位,不打自招先介紹一下,我叫牛桂發,牛氣的牛,桂花的桂,發財的發,概括起來就是,我既牛氣,也桂香,更發財。你們可以叫我牛導,也可以叫我老牛,反正隨你們便,隻要你們覺得順口就行。”
有人問:“叫你牛導是什麼意思?叫你老牛又是什麼意思?”
牛導鎮定自若答複:“兩種叫法其實是一個意思,就是我習慣於固執地這麼認為,怎麼著也要像一頭老牛一樣,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你們作好導遊工作。”
“那麼,你預計你的講解是不是能夠贏得我們歡迎?”
“我對你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在給你們講解過程中,你們如果喜歡聽,就豎起耳朵給我好好聽。你們如果不喜歡聽,完全可以打瞌睡,不過呼嚕聲給我輕一點,否則會影響我即興發揮不算,還會打擾別人增長知識麵。”說罷,牛導掩口一笑。
果不其然,在他牛導帶領下,這幫旅遊者喧鬧聲基本沒有,多數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普遍認可他貨真價實給他們傳遞了聞所未聞知識點。
大家站在伏虎山巔,眼望著四周懸崖峭壁,紛紛大呼小叫發出驚歎。有個戴眼鏡,外表給人印象斯斯文文的中年人提問:“牛導,請問,這裏為什麼叫伏虎山?”
同行們不謀而合紛紛嘀咕:“是呀是呀,為什麼叫伏虎山呢?”
“這個問題問得好!”牛導用力一揚手,隨即一指後麵,“各位看見了嗎?這座主山大梁上有一塊大石頭,它像不像是一隻蟄伏著的大老虎?哎,就是像嘛,簡直是跟真虎伏臥著一模一樣。在很久很久以前,當地砍柴人發覺了這個奧妙石頭,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大家不約而同給這裏定名伏虎山”。
有人大驚小怪說道:“哎喲,這裏山高路險,萬一有人掉下去,那可就粉身碎骨嘍!”
不等牛導答話,又一人發問:“你們說,真有人掉下去,到底能不能生還?”
看了看四周圍,眼見熙熙攘攘遊客距離此處較遠,牛導桂發先是使勁咳嗽幾聲,然後煞有介事對他們說:“喂喂,我特地優惠給你們各位透露個鮮為人知信息。就是在這裏,曾經有一個白發蒼蒼老太婆,她在山腳下走來走去,她閉著眼睛念念有詞嘮嘮叨叨說什麼,現在社會上人越來越涼薄,好惡不分,那可是要造虐喲。有心人好奇地問她,老婆婆,那會造什麼虐呀?她迷迷糊糊說什麼,我們這裏伏虎山區,將要翻車掉下山崖十幾個人,無一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