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赤災,武林大會(1 / 2)

夜很黑,無月。

幹淨的夜空,唯有一顆星星突兀而又詭異的獨自懸掛著。這顆星並不十分明亮,幾乎沒有絲毫亮光,卻是散發著妖異的暗紅色的暈光。雖隻一星,卻有著奪人心魄之勢。

熒惑——這顆詭異星辰的名字。

熒惑,傳說的凶煞之星,主血腥、殺戮。古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說。傳說,熒惑出,無盡血腥之征兆。熒惑現世,必有血光之災。

而此時,熒惑正高高在上,散發著血紅的凶光,凶煞之光猶似有生命般流動著血紅,冷眼看著世間,隨時準備降下無匹災難與恐慌。

驀然間,熒惑之上,紅光一瞬間大盛,轉眼間,搖身變為血紅色太陽,光芒大熾。一時,人世間化為一片血紅之地,如臨地獄。同時間,大地上不管行走坐臥,還是已入夢鄉的人,皆是雙眼透紅,心底瞬間湧上一陣恐慌與莫名的躁動。且不論男女老幼,心底深處竟隱隱生

發出一絲絲殺戮的yu望,隻是影響並不大,大人們還好,猶能自製,小孩也隻是被突然從心底冒出的莫名的yu望嚇得啼哭不已。而那些靈智未開的走獸飛禽,卻是無法壓製這股yu望,皆是瘋狂地咆哮、撕咬不已。深山森林中一片虎嘯獅吼,野獸的吼叫聲與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熒惑如殺戮之眼,靜靜地閃耀著熾烈紅光,這般持續一會兒,血紅之光一陣陣波動,愈來愈劇烈,似要沸騰般汩汩地流動著。血色漸濃,看去竟似血滴般翻滾著。陡然,紅光再次大亮,波動也是愈加強烈,並且不斷的變形收縮,竟好似有什麼東西在不斷拉扯著,隻是這等天地之間最為凶煞,血腥之物,想不出有什麼東西會去招惹。

這般波動拉扯中,熒惑卻是越來越亮,爆發出比之前更盛的光芒,一時間睜眼欲瞎。紅光的波動也更為劇烈,如水波般一圈圈的膨脹著,隱隱竟有爆炸的勢頭。難道,熒惑已到壽數盡頭?就在即將爆發之際,熒惑卻如能量耗光般,紅光急速收縮,鋪天蓋地的光芒如潮水般退去,消失不見。夜,再次陷入黑暗。夜空上獨留散發著微微暈光的熒惑。

大地恢複安靜,夜空也一片寧靜,好似一切都未發生過。此刻熒惑依然是暗紅色,隻是好像比剛出現時黯淡了幾分,血色也是淡了些。在周圍的暈光繼續波動了一陣後,熒惑終是慢慢沉寂下來。而此時東方也漸漸泛起了魚肚白,一絲朝陽破空而來,新的一天到來了。熒惑慢慢隱去,消失在天空。

傳說,熒惑現世,必有血光之災。

自熒惑現世後的十年裏,世界各處,烽煙四起,硝煙彌漫。大地戰亂不斷,生靈塗炭,遍地哀嚎,屍橫遍野,如末日降臨。這般末日之災竟是整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到處都是殺戮,血腥。大地竟都似被染成了紅色。十年後,戰亂漸止,幹戈掩息,人們終於是脫離獄海,遠離殺戮,可以修身養息了,大地也是慢慢恢複著,逐漸有了生氣。隻是那段災難的記憶卻是無法磨滅,十年天災,被後人稱為——“赤災”。

“赤災”之後七年,元武國,焦城。

七年光陰,彈指一揮間。那場毀天滅地的大災難,已是被現在的人們漸漸所淡忘。七年光陰,已可以使天地淡漠。在刻骨銘心,也是變淡。

元武國,民風尚武,人們或多或少都會練些武藝,或健體或防身。正因為這種尚武民風,使得元武國的武林不斷壯大,日益勢隆。古就有“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之說,武林大壯,也是國家政權控製的一大威脅。但元武國非但沒有遏製武林的發展,卻是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對武林調管著,任其自由發展。這也更促使了元武人習武之風大漲,武林急劇膨脹。

焦城乃元武國僅次於國都的第二大城市,並且近鄰國都“元化”。即使是經曆了“赤災”之後,不到七年時間,焦城依然是繁華無比,不愧第二之名。

隻是此時的焦城卻有些略微嫌小了一點。原是近日,焦城人數暴漲,每天都會有近千餘人從四麵八方聚湧於焦城。一時間,國家第二大城市竟有點人滿為患的征兆,城中到處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再看這些從四麵八方聚攏於此的人,皆是些挎刀背劍,拎槍執斧之輩,不用說,這些人就是那所謂的武林人士了。隻是如此大規模的武林人士為何會聚於焦城?他們到底所為何來?而這麼多的崇尚武力的武人聚於國都近鄰,皇廷竟會一絲都不在意,無動於衷?

能讓如此多的武林人士,放下修煉,紛至遝來的當然不會是什麼小事。仔細想想,也隻有武林聖事——武林大會能有如此影響力了。元武武林每三年一屆的武林大會即是在焦城舉行,這樣一來會有如此多的人士也就不足為奇了。而至於為什麼會放在離國都這麼近的焦城舉行,竟然是皇廷發布的命令。當然皇廷也自有想法,按理來說,此等武人聚眾之事,就是不進行幹涉與鎮壓,也應當放在一個邊遠小城舉行,以免這些江湖好漢惹出些什麼事端影響到皇廷。但是元武國的武林卻是勢頭太勁,一方麵皇廷不想過多的招惹到這些武林人士,另一方麵卻也是皇廷對於武林太過顧忌,想想一大班子的武林人士,全聚於一個天高皇帝遠的邊遠小城,天知道這些人會弄出些什麼,還不如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來得放心,便於隨時監控,就算萬一出點什麼事,也好早做打算,迅速做出對策。皇廷此舉不可謂不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