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心底突然產生了異樣的不祥之感,這種感覺好久好久沒出現過了,倒是挺讓人懷念的。看著眼前嬌豔的花朵,董承又有種說不出來的落寞感。他想起了跟隨董卓的日子,在那個遙遠的午後,他曾經有一個宏大的藍圖。然而,董卓死了,不,就算董卓沒死,自己也不會受到重用。老天待他董承不薄,自己的妹妹被皇帝看中,納入宮中,成了貴人,自己也從普通的國家公務員,一躍成為國民姐夫,這是何等的榮耀!自己的藍圖,終於有了施展的土壤,卻又偏偏半路殺出了曹操。一波三折,奈何奈何?
馬蹄聲淩亂,敲門聲響起,院外亂糟糟的。董承不祥的感覺加劇,手抖得厲害。
“嘭”的一聲,大門被人撞開,一時間湧入無數手持刀槍的官兵。
“你們是?”董承話還沒說完,就被這些官兵捆綁住,抬上馬車。
從這一刻起,董承知道,一切都完了。自己的行動計劃,一定被曹操知曉了。他的身體抖得愈發厲害,想停卻停不下。
古代對於******,都是采取先扣留,再找證據的做法。對於無上皇權來講,說你有罪,你就有罪,沒罪也是有罪。證據難找麼?借口難找麼?尤其對於戰亂頻仍的東漢末年,別說殺掉將軍不需要借口,即便殺掉元帥又能如何?隻要不是實際掌權者,和輿論掌權者世家大族,皇權愛殺誰殺誰。那時候不走群眾路線,不必給人民任何解釋,反正幽幽深宮,封鎖消息便可。但,能防得了民口,卻難防捉筆為刀的史吏。因此,說法和證據有時候又是必須存在的。
比如,建安四年的此次“衣帶詔案”。
董承被扔到了牢房,見到了昔日盟友王服和種輯,三人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
很快,證據出來了:不僅有獻帝親筆寫的衣帶詔,還有董承等人計劃的武裝起義紀要!
董承認為這種說法很扯,哪有人會寫武裝起義的計劃書?即便是書呆子也不可能!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留下砍頭的證據嗎?衣帶詔就算有,那也是奉命行事,你曹操難道無視皇帝嗎?我要上訴,人家要上訴嘛。
可惜,彼時彼刻,不是此時此刻,曹操是不會給他們這群人任何活命的機會與借口。
證據確鑿後,曹操下令:誅其三族。
至此,並不怎麼轟轟烈烈的“衣帶詔案”落下帷幕。
不,還有一個人。
既然命令是“誅其三族”,就應該命令行到底,送人送到西。
曹操率領一幹人等來到獻帝的宮殿,不冷不熱的問道:“陛下可知董承?”
獻帝知道風聲不對,隻好沉默不語。
曹操憤恨的真想一刀結果了劉協,可心底比誰都明白,劉協這個帝位,比其他任何人都重要。倒不是說老百姓承認這位皇帝,所以自己不敢殺掉他。而是其他各路掌握實權的軍閥、士族承認劉協是皇帝,雖然他們都巴不得劉協死去。
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隻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隻要劉協這個“能量”不死,總量就不會改變,從而阻止量變引起質變的可能。
麵對劉協的沉默,曹操將目光停留在了董貴人身上。董貴人,董承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