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受其父之利,做了一個小吏。在工作上,呂布盡心盡力,經常去攻擊膽敢入侵的賊虜。對於勇力過人的呂布而言,這樣的工作無異於牛刀殺雞。但盡管心中苦悶,奈何沒有機遇,不然,我大可像霸王一般,指著洛陽道:我可取而代之!
終於,呂布的名字傳到了一個人的耳朵裏。那個人的名字叫做丁原。
時,丁原官職為騎都尉(相當於今日之上校級別)。征見呂布,佩服其武力,讓其跟隨在自己身邊,以為己用。
後,黃巾軍起義,弄得天下大亂,惹得手握兵權的各路軍閥紛紛自立。這事一開始說過了,但沒有說的還是呂布。
當時,呂布追隨的丁原,認為可乘之機不可錯過也,於是率兵進都洛陽,與何進同謀,打算保守一方。然而,何進這個殺豬的屠夫本性立露從而聽信了袁紹的意見,讓各路軍閥進都,結果命隕當場。事敗後,董卓想要丁原的部隊,與己方合兵一處。結果,遭到了丁原的拒絕。無奈,董卓隻好向丁原親近的人物下手。這個人物,自然便是呂布。
董卓之所以選擇拿呂布下手,除了他是丁原最為親近的人之外,更是因為呂布的人品。
說到呂布的人品,陳壽不禁冷哼一聲,蘸飽筆墨寫下去:輕狡反複,唯利是視。一語以蔽之:有奶便是娘。
觀呂布一生,哪裏有奶他就去哪裏,實在不是好好先生。
既然如此,被人收買也是情理之中。
由是如此,董卓命呂布殺掉了這個一手扶持自己在仕途中生長的人。而後,董卓明呂布驍勇善戰,加以籠絡,給自己當保鏢。可這樣還不放心,於是認呂布做了自己的幹兒子。
呂布雖然為人粗略,倒也曉得這“幹兒子”隻是名義上的,保鏢也是名義上的,董卓害怕才是事實。
很快一件事情的發生,證實了呂布的想法。
說起來,應該不是什麼大事,呂布卻不曾想,董卓的脾氣如此火爆,竟拿著手戟(類似於匕首)朝自己甩來。若不是因為自己反應快,恐怕就會中招。也是因此,呂布才有了背叛董卓的理由。當然,事後董卓也自動承認了錯誤,並且一再表示,類似事件肯定不再發生。
看上去似乎很不合理。此時的董卓雄踞洛陽,皇帝都得聽自己的。真是要瘋就瘋,如此牛叉的一個人物,竟然對叛將禮遇有加,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呂布認真的點了點頭,開始了短暫的思索。
忽然,想到了什麼。是的,看上去很不合理的事情,往往都有一個很合理的理由——軍隊。
董卓為什麼要殺掉丁原,因為他不肯跟著自己混,想獨立門派。這是不可能的,於是,董卓命呂布這位高手殺了丁原,如此一來,丁原的部隊就是自己的了。但,凡是生軍若是想統領好,也是個棘手的問題。丁原的部隊就是一個燙手的芋頭,雖然燙手,但也舍不得扔,實在是個兩難。但,終究是解決了,解決的人就是;呂布。
那時,呂布便是這些軍隊的實際統領者,現在,還讓他接著當吧。於是,董卓竭盡所能的拉攏呂布,甚至讓其做自己的保鏢,甚至認其為自己的幹兒子。一切的一切不過是利益而已。想明白的呂布,雖然恨董卓,但也沒辦法,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跟著人家混,怎麼好意思翻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