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喜饒尼瑪
劉曼卿是一個在國民政府時代,就被人們形容為“五百年不遇”的女中豪傑,話雖誇張,但不無道理。她曾經在所著《康藏軺征》一書中,談到了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吾所最希求者,即中國真正和平統一”、“都是中國領土,何分爾我”等言論,這段話明確表達了西藏地方政府“不親英人,不背中央”的意旨。1992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西藏的主權歸屬與人權狀況》的白皮書中,權威性地引用以上內容,更明確地表明了劉曼卿作為一位曆史人物,始終有著其獨特且重要的曆史地位。
不過,今天的人們,對她的奇特身世和曆史貢獻,卻知之甚少。除少數曆史學、藏學專業領域的研究者之外,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傳奇人物。為讓更多的人記住這位民國時期在漢藏團結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女子,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推出了丁小文先生的新著——《民國藏地“女欽差”——劉曼卿傳》。我作為一直關注劉曼卿其人其事的研究者,對此書的出版有幾點感想:
一、在民國赴藏使者研究史料上有重要突破
1991年,我曾經在《中國西藏》冬季號上發表過《南京政府的女特使》一文,後又為《康藏軺征》的再版寫過導讀。1995年,作者也寫過一篇名為《國民政府使藏“女欽差”劉曼卿》的文章。之後雖然也有過一些相關的人物史料公之於眾,但應該說都不夠翔實透徹,缺乏足夠的資料來對該人物進行全麵的了解和深度研究。
正因如此,長期以來公眾對於這麼一位極具特殊魅力女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麵,多隻能從文學角度進行“合理”的想象和揣測。這一次,丁小文先生利用圖書館員和藏學研究者的雙重身份,在充分利用劉曼卿的代表作《康藏軺征》外,通過網絡查尋鉤沉大量傳主的相關曆史資料,包括國民政府為實現“五族共和”頒布的政府行文,國民政府為加強漢藏團結的文獻資料,以及國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進行交涉的文件內容。其中更多的史料內容是屬於劉曼卿本人的。在本傳記中,作者公開了許多劉曼卿婚姻、教育、身世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活動等方麵的研究史料及照片且加以研究,頗顯珍貴。劉曼卿的麵目開始清晰起來,我們理解了,作為年僅23歲的中央政府赴藏官員,她成為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是不奇怪的。
二、在漢藏民族關係研究領域有所開拓
近代,人們對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的認識,主要是從1888年和1904年兩次感天動地的抗英鬥爭中感知的。而對1912年後,那個軍閥混戰的時代,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政治態度卻有不同看法。我們看到,新成立的民國政府對西藏地方一如既往,認為西藏地方是中國的一部分。而英國人卻對十三世達賴喇嘛極盡拉攏之能事,他也曾做過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但他到底對國家民族持何態度,與劉曼卿的對話,也就是被記錄在《康藏軺征》中的那段文字是其政治態度最清楚明確的表達。由此,西藏地方政府對中央的態度也因為劉曼卿的這段記載而明朗化了。劉曼卿赴藏之行與達賴喇嘛的對話有助於研究國民政府時期的漢藏民族關係,更便於觀察民國時期英國人侵略西藏的一些策略轉變,即由原來赤裸裸的武裝侵略轉變為著力於培植親英勢力,策劃和支持分裂勢力進行“西藏獨立”活動,並對以後的西藏社會發展埋下了禍根。
劉曼卿認為:“英國對於西藏所抱的野心,至今已成為一種公開的秘密,曆來用柔軟的籠絡手段,以博達賴喇嘛的好感,而於文化上的侵略,尤不遺餘,力在拉籠地方”。而國民政府對此采取了相應的對策,派員赴藏就是一個具體措施。這個時期的劉曼卿成了當然人選。有人專門提到“我們的政府,大概很知道除了女士以外,沒有第二個人再能勝任了,所以便派她充一位康藏調查專員,第二次向康藏出發”。相關史料內容,可以讓我們了解劉曼卿其人,更重要的是能夠全麵準確地了解當時西藏的情況,為今人研究當時的漢藏民族關係拓寬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