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家裏,我們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自己的短褲、襪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同時,適當讓他幫家裏做點事情,如倒垃圾、掃地、晾衣服等。由於是男孩子,家裏的一些力氣活也讓他幹。雖然他做事經常出一些差錯,如地掃得不幹淨、垃圾倒在外麵等,許多活還要我們再幹一遍,但我們還是堅持讓他做,給他鍛煉的機會。
現在董禕鵬是豐台區“趙登禹中學”初二一班的學生了。年下來,在老師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在學習上取得了進步,成績有了提高。平時對班裏的各種活動,他積極參與,雖然做得沒有別的同學好,但他從沒有氣餒、自卑,一直保持著較髙的熱情。我們認為這和他上小學時的鍛煉是分不開的。。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高興而欣慰地看到他正向著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富有同情心、吃苦耐勞,永不灰心的方向成長。
買鞋
又是一個晴朗的星期天,陽光和煦,撖風輕拂。吃早餐時,妻子說:“一家子很久沒有一塊逛商店了,今天天氣好,我們一塊去逛一逛,看一看有什麼東西需要買的。”“好,今天爸爸一定要去。”女兒在旁邊踴躍附和。
於是,吃完飯,我們一家三口騎車到了城裏。進了商場,轉了一圈,妻子買了幾件日常用品。我們走到一個賣鞋子的櫃台前,女兒一眼看見一雙很漂亮的旅遊鞋,拿了左看右看,愛不釋手。“爸、媽,我那雙旅遊鞋穿了兩年了,早穿舊了,早過時了,一點也不好看。給我買這一雙新的好嗎?”女兒看了看她母親,又看著我。
現在的小孩,似乎都是這樣,什麼都要好的,要新的,要時轚的,要名牌的。他們生長在經濟發展、物質充裕的社會,又有父母長輩的百般嗬護,萬分痛愛,哪懂得艱苦樸素,哪知道勘儉節約。做父母的平時如果任意放縱孩子,不教育他們適當克製自己的欲望,養成樸素的品格、節儉的習憤,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於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
望著女兒充滿期待的眼睛,我知道,如果馬上拒絕女兒的要求,她會不高興,會鬧情緒,更不會因此明白什麼事理。我也拿起鞋子,看了看,對女兒說:“這鞋子的確不錯。也許其它店裏還有比這更好的,我們不如再去別處看一看,貨比三家,好不好?”
女兒愉快地同意了。於是,我們朝商場外走,往百貨大樓去。
一邊走,我一邊跟女兒說:“爸爸腳下這雙部隊發的皮鞋非常結實,穿了有六七年了,雖然舊一點,但穿起來特別舒服。你知道不?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布新中國成立時,腳下穿的也是一雙穿了十幾年的非常普通的棕色皮鞋,從延安穿到西柏坡,從西柏坡又穿到北京。
“毛主席為什麼還穿那樣的鞋子?”女兒好奇地問。“有句話不是說舊鞋子比新鞋子好穿嗎?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這。毛主席雖然是偉大領袖,但一直講求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他穿的一件睡衣,補丁打補丁,一穿就是二十多年。毛主席接見外賓前,他身邊工作人員常提醒他坐著時不要翹腿,因為他的內褲也打了一個又一個的補丁,隻要一翹腿,就會露餡。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僅毛主席,還有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一生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從不奢侈,從不浪費。
女兒聽了,若有所思,沒有說話。
進了百貨大樓,轉了幾個櫃台,看了看鞋子,妻子說:“還是商場那雙鞋子好。”
這時,女兒在旁邊說,“媽,今天不要買鞋了,爸爸剛才不是說舊鞋子比新鞋子好穿嗎?我那雙鞋子再穿一段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