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老,是北京的一條胡同,很短也極不出名,但我在那兒住了十三年。這十三年,恰是我生命火焰最為熱烈的年份,每天出出進進,腦子裏也不斷思索著它為什麼叫“三”,又為什麼能“不老”。在我剛搬去的時候,曾向胡同中的老人打聽這條胡同的來曆——既稱“三”,究竟是哪些“三”呢?因為與“三”相跟著的“不老”是很有“說辭”的,比如可以理解成“青春不老”、“詩情不老”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我的杜撰與囈想,同時也太現代化了。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古樸的說法,然後通過自己的寫作和言行,讓它“舊中出新”。我這個人,大概是從小受到傳統文化熏染太多的緣故,所以始終對舊東西充滿感情,尤其是“文革”後調回北京,一頭紮進中國京劇院,和那些經曆磨難的老演員們廝混得不能再熟。在這個節骨眼上,我離開了父母的家,與妻子搬進這個小小的兩居室中。
我很知足,也很有勁兒,決心此後獨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