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二十發G彈近距離直擊的威力,就算羅傑是個怪物,但在另外一個怪物至今還躺在地下的先例基礎上,伊隅滿上尉隻是短暫昏迷本身就相當可疑了。為了保護這位普通人範疇內的中隊長,羅傑到底付出了什麼,沒人知道。
同樣地,其實所有明眼人也都估算得出。
今天是12月29日,四天內帝都大將軍府那邊不惜出動了鎧衣左近為首的帝國情報部門全部力量,卻始終沒有搜索到羅傑少佐的任何信息。雖然到現在為止並不能給出陣亡確認,但最起碼地,估計眼下這場橫濱基地保衛戰他是鐵定趕不上了。
十一台永動級別的不知火,四台照例守衛在禦劍冥夜周圍,因此也被納入作戰編製的武禦雷(估計多少也被羅傑動過手腳吧),一台神宮司教官的擊震。剩下二百多台已經安裝完簡化版XM3的戰術機,估計戰力比同型號版本能提高個兩成左右,於是等效成三百兵力吧……
這裏不是溫泉關,敵人兵力比波斯要強上無數倍,己方跟斯巴達扯不上任何關係。
香月夕呼開始對自己的“純智力加點”感到有些後悔了。
其實這也不能怪她,在之前的任務世界裏,她身上的強化也未見得是自己選擇的,老實說把電子觸手全數放出去沒準還能跟一頭士兵級拚個同歸於盡,可對麵是三萬以上……
最可惡的是,此刻輪回者腕表上明明白白顯示著幾個字“保障鑒純夏,反應爐安全”。
這不是把人往死裏坑麼?想跑都沒地方跑不說,這次顯示出來的居然還是主線任務。失敗後果香月夕呼一點都不想知道。
“難道真的要栽在這個任務位麵麼?”已經懶得去回避兔耳少女(對鑒純夏的讀心防護從一早就有,這個是本能設置),基地副司令擺出了最為不雅觀的放棄姿態。
然後,BETA就真的攻了過來。
……
最先出現在基地防禦圈之內的,照例是突擊級。
總數大約三千多的這一堆BETA仿佛在顯示之前情報中的估計錯誤,按照傳統習慣倒推的話,這次攻打橫濱基地的BETA總數怕是在四萬以上。
不過現在誰還在乎這點數量差距呢?反正如果三萬都抵擋不住的話,四萬也隻不過是有可能讓毀滅降臨得稍微快一些而已……
可惜最先迎來死亡的,卻是BETA一方。
突擊級集群在還沒有進入基地防禦炮火覆蓋範圍內的時候,便遭到了突如其來的迎麵打擊。
戰乙女中隊十一台不知火在伊隅上尉戰前計劃中已經被分配了“主動出擊”的任務,三千突擊級全速衝鋒,不知火們並未真正采取正對麵迎擊的戰術,反而是充分利用了機體的靈活性,使用小範圍跳躍繞到BETA側後方進行弱點打擊。
僅僅兩輪攻勢後,戰乙女中隊全員撤回補充彈藥燃料,而躺在戰場上的突擊級已經足夠一千多頭。
這樣一來,基地防線的壓力就已經減輕了不少。而且更加關鍵的情報是,根據戰乙女們在作戰中的順便偵查顯示,在這批突擊級的身後並沒有照例跟隨者光線種。這就使得炮兵部隊從一開始就減少了AL彈頭的填裝量,那麼隨之而來上升的自然就是BETA的擊破率了。
但是,如果地麵上沒有光線級的話,這些強力兵種到底去了哪裏呢?
香月夕呼的回答是,當然在地下。
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在地麵上距離突擊級不遠的一兩萬BETA是佯攻部隊。他們並不是攻擊橫濱基地的真正主力。
通過天才博士之前獲取的BETA相關資料來看,這些外星生物理論上相當缺乏正常的生物特性,比如之前曾經有研究者以為士兵級是靠捕食人類為生的,現在看來這個假設錯得離譜。所有種類的BETA全是從反應爐吸取能量維持行動才對。
所以在佐渡島HIVE被徹底摧毀之後,能夠扛著G彈餘波生存下來的這一批BETA裏,能夠跨海返回鐵原HIVE或者更遠重慶HIVE的BETA並沒有多少隻,大部分BETA能夠撐到橫濱就不錯了。
光線種由於在之前的甲21號作戰中就是人類的攻擊重點對象,那麼作為殘兵的這四萬隻裏,光線種比通常意義上要少上一多半的數量。而且還隻是普通的光線級,行動遲緩軀體龐大的重光線級從BETA反攻開始就被拋棄掉了——就是不知道BETA還有沒有互相使用節約能源的應急措施……
理論上這與它們的習性不符,但現在看來,人類曾經總結出來的那些BETA習性,很大程度上都隻不過是“普通狀態”下成立而已,不要說現在已經運用出戰術,甚至更久遠的幾年設套了。現在的四萬多隻BETA比曆史上的任何一個超軍團級都要難以對付,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雖然根據香月夕呼的推算,現在僅存的光線種能夠發出鐳射光束的剩餘次數不會太多。但隻要結論是“有”,就很有可能帶來左右戰局的轉變。
比如剛才基地這邊由於始終沒有發現光線種的情報,所以嚐試著進行了一輪利用航空兵器的地麵轟炸,結果轉眼間便被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幾頭光線種瞄上。好不容易攢下來的11台支援轟炸機全數報廢。而在突擊級已經被全數消滅後,BETA的“佯攻”大部隊已經徹底攻到了基地外牆。
是的,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兩萬不到的BETA隻是炮灰式的佯攻群體。但這數量本身便已經超出了地麵部隊的防禦範疇。如果不是司令部緊急調集兩個戰術機大隊增援的話,恐怕這佯攻部隊此刻已經轉變成主攻部隊了。
當然,真正的攻防焦點,還是在地下。
事實上從香月夕呼作出相應判斷的同時,基地的地下部分,原HIVE主縱坑方向便出現了數處BETA攻擊點。
由於整個基地都是在原先橫濱HIVE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那麼之前縱橫交錯的旁係偽裝縱坑偽裝橫坑之類頂多隻是簡單填補過而已。區區兩年間根本不可能將將近十萬BETA在一年內挖出來的各種洞重新埋好不是?
別說相對於BETA那動不動15的硬度來說,普通鋼鐵隔板之類完全不夠看,就算是運用了專屬填充劑的部位,架不住它附近還是普通地質構造不是?
總之原本計劃中,少說有二百台戰術機被配置在主縱坑一帶,準備隨時利用其技能性能四處查漏補缺。戰乙女中隊在初次主動出擊,解決了固定炮兵陣地最大威脅之後,也已經轉入地下,隨時準備進行二次支援。
但是,地下的BETA算也知道還有一萬左右,這一比五十的比率在地麵上並沒有什麼,戰術機打不過還可以逃。可在結構複雜,又必須承擔防禦職責的地下,所謂的靈活機動根本是反過來的。
當初明星作戰裏,即使是戰乙女中隊也嚐夠了BETA在自己巢穴內神出鬼沒的苦頭。她們現在的不知火可沒有挖地能力,對方在攻守易位後反倒還占據了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