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學,在那裏上?學什麼?學費得多少?在當時既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電腦,不可能在網上查找,於是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報刊雜誌及街頭廣告上。在報攤上隻要看到有類似的報刊,他們都買回去認真琢磨,以至於都成了街頭報刊的常客了。
斟酌來斟酌去,他們統一了認識,認為讀電子類學校前景最為廣闊。鄧萬金說:“趙姐,你看到沒有,這大城市裏馬路交叉都有紅綠燈,沒有警察在那指揮,有的交叉路口還安有一排像探照燈樣的小彩燈,不時的一閃一閃的,聽人說那叫監控,也叫電子眼。它可神了,在它視線內的一切事物都給照著記錄下來,哪輛車犯了規,它都知道,這可給警察辦案提供了方便。而下麵許多小縣城還少見這類設備,大部分鄉鎮根本沒有這東西。還有大城市有些機關,大型廠子還用上了電腦,而下麵沒有。想想呀,這些東西將來如果普及到小型城鎮,甚至到農村,會是什麼樣?監控設備星羅棋布,電腦進入千家萬戶,手機人人都有,聽說外國人在使用一種叫什麼智能手機,那簡直是台小電腦,包羅萬象,無所不知,無所不有,我們國家不久肯定也會有。我們設想到那時,國家、社會、人們生活將是怎樣的狀況?可能沒人敢再犯罪,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被監控給錄下了,警察很快就會捉住他。單位和廠礦企業都可用監控來視察來管理,學校教學用電腦,單位辦公用電腦,購貨不出門,坐車買票不排隊,定餐定席隻需撥手機。天南海北,古往今來,想看啥看啥,想知道啥就知道啥。那才叫“飯來張口中,衣來伸手,想啥有啥,神仙嫉妒”的日子呢!隻怕到那時,人們不用寫字,不用走路,不用記憶,是否會手腳退化啊!電子產品普及、創新和發展,需要多少有專業知識的人才?這類人才的發展前景又是多麼壯闊啊!趙姐,我們就報考電子學校,行不?”“行,絕對行。”趙麗萍振奮地說,“你在說,我的眼前就在放電影,似乎都看到了那些景況。聽著聽著我都陶醉了。我們上了這類學校,有了技術,有了文憑,將來一定會大展宏圖。”說到這兒時,他們不約而同地伸出雙手用力地對拍一下:“OK”。
在報刊廣告上初選了幾所學校後,他們開始逐校谘詢,最後確定一個學校。就要報名入學,可校方說今年招生時限已過,等到明年參加成人高考,再按成績錄取,這樣正規入學的,國家承認學曆,優秀者可專科畢業,續讀一年獲本科。比應屆生可提前一年畢業。畢業後一樣可攻讀研究生,並可推薦就業,花費包括生活費每年大約每人至少得八千到一萬。臨走時,學校還贈送了一套複習備考資料。至少八千到一萬,咱們用不了那麼多,生活刻苦點,五六千足亦,可這五千又從哪來?看來不求助於長親們是不行了。不管怎麼著,複習備考必須馬上行動,於是他們又跑了多處,終於找到一份自由支配時間稍多一點的工作,開始了邊打工邊複習的生涯。管他呢,工錢少點兒就少點兒嘛。
春節放假,他們雙雙回村,分別到舅舅、姨媽家,向他們彙報了這一年在外的生活情況。老人家聽了都心疼極了。當提到要上大學,長輩們先是吃了一驚,繼而是稱讚有誌氣,表示堅決支持,說:“隻要考上了,花多少錢我們都給。”簡單而樸實的語言多感動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