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3 / 3)

歡樂和笑聲是人們生活中必備的良藥,它使人們總能保持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隻要幽默存在,就能使人放鬆心情,而唯有賢者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寬鬆的心境。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是幸福的支柱。而幸福是樂觀要抵達的目的地,要想使自己幸福,就要首先具備樂觀的精神,幽默的心態。

22.幽默是煩惱的敵人

典型事例

一個韓國旅遊團在我國南方某省旅遊,時值梅雨季節,外賓感到很掃興,然而他們幸運的是遇到了一個善解人意、風趣幽默的導遊。導遊在車上用韓語說:“你們把雨從韓國帶到中國來了,可雨在車外;你們把首爾的太陽也帶來了,它就在車廂裏。”妙語既出,一片掌聲。其中有位老太太遊武夷山時,由於裙子被蒺藜劃破,泄氣地坐在了地上。“老太太,您別生氣,”導遊和顏悅色地說,“這是武夷有情,它請您不要匆忙地離去,叫您多看幾眼呢!”這話疾風般吹散了老太太臉上的“愁雲”,使她重新恢複了遊興。

理論闡釋

幽默是煩惱的克星。幽默改變我們灰暗、消沉的心境,幫助我們找回自信、激情和興致,使我們精神爽朗、心情舒暢。幽默的力量在於調節,它能在領悟全部人生內涵之後,創造新的氣氛,以帶來可貴的心理平衡。我們都熟悉那個永遠是樂嗬嗬的大肚子彌勒佛,他的哲言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我們應該學學這位樂觀的智者,在我們遇到令我們煩惱的事或人時,不妨笑一笑,或來點幽默,不要把它看得太嚴重,總之,不要自我折磨,自尋煩惱。

23.巧用幽默應對失意

典型事例

幽默家兼鋼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國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發現全場座位坐不到五成。他當然很失望。但是他走向舞台的腳燈,對聽眾說:“福林特這個城市一定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3個座位的票。”

於是這半滿的屋子裏,充滿了笑聲。

理論闡釋

具有幽默感的人,同樣也能夠在人前保持最客觀的言論態度。讓他人看到自己的滑稽,同時也能在他人眼中看到另一個自我的存在。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是自己失敗或做錯事,也不失為培養幽默心理的大好時機。有幽默感的人能夠很容易的把自己的失敗當成昨日雲煙,當成一場噩夢而已。

失意總是短暫的,而從幽默的角度來想,又是別樣的境意。幽默能讓世人笑口常開,從而能從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中獲得幸福的感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關鍵是你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它。巧用幽默來應對失意,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24.幽默應對生活煩惱

典型事例

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終於到了雷音寺,見到了如來佛祖。如來佛祖吩咐弟子迦葉長者給唐僧取經書。誰知迦葉長者向唐僧他們苦苦索要錢物,唐僧無奈,隻得將唐朝天子賜的紫金缽盂給了他。豬八戒好生憤怒,向如來佛祖告狀說:“迦葉長者索要錢物,拿了我們一個紫金缽盂。”如來佛祖說:“佛家弟子也要穿衣吃飯。以前,舍衛國趙長者請眾多弟子下山,將此經誦了一遍,討得了三鬥三升黃金麥粒回來,你們那缽盂才值多少金子?”豬八戒一聽,氣壞了,他氣呼呼地走出來,說道:“成天說要見佛祖,這不,見到了佛祖,佛祖原來也是愛錢的。”唐僧說:“八戒,你莫煩惱。你不想想,我們回去以後,還不是得替人家誦經。”

理論闡釋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讓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造成不愉快的心境,心緒煩躁,往往又不能自覺地去反思,去自責;於是心理不平衡,或悶悶不樂,或鬱鬱寡歡,或牢騷滿腹,或大發雷霆。以這種焦躁情緒待人處世,生活氛圍將會被弄得更糟,從而產生一種惡性的情緒循環。其實麵對這些煩惱的事,我們隻需心胸開朗,然後以微笑麵對之即可。俄國作家契訶夫說:“愉快的笑聲,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標誌。”讓我們記住古人的話:“應世法,微微一笑。”用微笑和幽默來麵對人生和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25.幽默幫你排除苦悶

典型事例

有一位銷售員,他攢錢攢了好幾年,好不容易買了一輛新汽車。有一次,他教太太開車,車下坡時,煞車突然失靈了。

“我停不下來!”他太太大叫,“我該怎麼辦?”

“禱告吧!親愛的。”銷售員也大叫,“性命要緊,不過你最好找便宜的東西去撞!”

車撞在路旁的一個鑄鐵垃圾箱上,車頭撞壞了。然而他們爬出車子時,並沒有為損失了一大筆財產而沮喪,反而為剛才的一段對話大笑起來。目睹的行人以為他們瘋了,要麼就是百萬富翁在以離奇的方式尋找刺激。有人走過來問:“你們想把車子撞壞嗎?”銷售員說:“我太太看見了一隻老鼠,她想把它壓死。”

理論闡釋

在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中,幽默能幫助你排解愁苦,減輕生活的重負。用幽默的態度對待生活,你就不會總是憤世嫉俗,牢騷滿腹,你也能通過這種幽默的方式學會苦中作樂。從困境中尋找快樂是一種願望,但這個願望的實現需要借助於相當勇敢的、超乎常人的豐富的想象。但是,有了這樣的想象而不善於在想象中借助偶然的因素來構成某種荒謬的推理,也就很難成功地運用幽默的藝術。

笑是一種簡單而又愉快的運動,幽默產生的時刻,也正是人的情緒處於坦然開放的時刻。所羅門王的許多名言都告訴我們,幽默和健康是分不開的。例如“心中常有喜樂,身體常保健康”。古羅馬人相信笑應該是屬於餐桌上的,因為笑能促進消化。學會了苦中作樂,你就窺見了通向身心健康的門徑。

26.幽默是一種機智

典型事例

事例一:俄國學者羅蒙諾索夫生活儉樸,不大講究穿著。有一次,有位衣冠楚楚但又不學無術的德國人,看到他膝蓋部位有一個破洞,便指著那裏挖苦他說:“在這個破洞裏,我看到了您的聰明才智。”羅蒙諾索夫毫不客氣地回敬:“先生,從這裏我卻看到了另一個人的愚蠢。”

事例二:在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記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80歲的慶祝會上,周恩來就巧妙抓住西方女士喜歡別人說她們年齡小的特點,並與中國特有的計量單位“斤、裏”都比國際通用的“公斤、公裏”數值小一半的情況聯係起來。他笑著建議大家為斯特朗女士40“公歲”舉杯慶賀。滿座來賓聽到他這幽默的話語,皆捧腹大笑,斯特朗更是笑出了眼淚。

理論闡釋

在事例一中德國人借衣服破洞,小題大作、貶損別人,反映了他的無恥和惡劣的品質。羅蒙諾索夫抓住這點,機敏地選擇了與聰明相對的詞語“愚蠢”,準確地回敬了對方,使其自食惡果。而事例二中的周恩來總理是一個有著智慧的幽默大師,他的幽默絕無嘩眾取寵、故弄玄虛之嫌,無論是情感的流露,還是自信的表述,無不是隨機應變,嫁接自然,使人在輕鬆自然中領悟其中的真諦。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幽默是一種機智,在隨機應變中我們的幽默細胞也會慢慢的擴大。

27.幽默顯在細微處

典型事例

一個名叫王強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90歲嗎?”

醫生檢查了王強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王強說:“40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90歲幹什麼?”

理論闡釋

近來人們常說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學問被廣泛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我們想自我調侃或諷喻他人,也可以大膽運用“細節”法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細節”法就是要求人們在生活中要善於觀察,在對問題或事件的推理過程中要善於發現漏洞,特別是從反麵去發現一些細微的漏洞,然後把那些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細節”法的特點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引申成現實,盡管最後並不一定能防止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

28.幽默的自信最美

典型事例

有一次,薩馬林陪斯圖帕托夫大公圍獵,閑談之中薩馬林吹噓自己說:“我小時候也練過騎射,即使說不上精通,也算得上箭不虛發。”

大公要他射幾箭看看,薩馬林再三推辭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箭不虛發”的本事。

實在沒辦法,薩馬林隻好拈弓搭箭。

他瞄準一隻麋鹿,第一箭沒有射中,便說:“羅曼諾夫親王是這樣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沒有射中,說:“驃騎兵將軍是這樣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說:“瞧瞧,這才是我薩馬林的箭術。”

理論闡釋

盡管自吹自擂並不值得人稱讚,但是這種為自己贏得機會的機敏幽默卻著實讓人欽佩,因為自信,他們懂得利用自身的信心與心理優勢,結合自身的幽默感,以自信心和幽默感來感染、俘獲對方,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無數事實證明,自信能讓人堅強,幽默的力量能讓人距離成功更近一步。那麼,當你下次遭遇尷尬時,大可不必窘迫得想找個地縫兒鑽進去,你完全可以換種幽默輕鬆的方式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並且會對你接下來的談話產生濃厚的興趣。記住,幽默感不僅考量著一個人的智慧,也考量著一個人的自信程度。

29.幽默是一種達觀

典型事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法西斯頭目之一戈林曾問一位瑞士軍官:“你們將會派多少人來作戰?”

“50萬。”瑞士軍官語氣嚴肅地回答道。

戈林的臉上露出輕蔑的表情,略帶嘲諷地問:“如果我派百萬大軍進入你們的國境,你怎麼辦?”

“很好辦,”瑞士軍官輕鬆地答道,“我們每個士兵開兩槍就行了。”

戈林為之一震,再也不敢小視對麵的小軍官。

理論闡釋

也許你在對方的眼中處於弱勢地位,也許事情的發展偏離了你最初的設想,使你達到目標的路程看起來困難重重,但請一定不要就此放棄,因為還有讓你反敗為勝,出奇製勝的法寶——幽默。

幽默是一種達觀,是一個人生活態度的反映。即使暫時處於逆境,仍能對生活充滿信心。在生活中發掘幽默,用笑聲來熨平生活留下的傷痕。相反,那些整天皺眉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隻看到痛苦和絕望,所以他們整日生活在自卑消沉中。這樣的人,談吐之間有何幽默可言呢?在生活中,我們都要放開一些,看開一些,達觀的眼界與心境能帶給你更多成功的機會。

30.幽默是一種高雅

典型事例

古時候,有個叫陳大卿的官員,不幸染上了疥瘡,身心飽受痛苦的折磨。不料有個上級官員卻不適時宜地笑話他。

為此,陳大卿卻毫不在意,還打趣地說:“請你不要笑話,這種病可說得上有五德,在百病之上。”

聽了陳大卿的話,上司很詫異,問他:“是什麼五德?”

陳大卿故意賣關子說:“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完的。”

上級官員很好奇,再三請求陳大卿說出來,陳大卿這才慢條斯理地掰著手指頭說起來:“不長在人臉上,算得上仁慈;喜愛傳給別人,算得上義氣;總是讓人交叉著手揩擦,算得上合禮;長在手指節骨間,算得上聰明;癢痛按時發作,算得上守信。仁、義、禮、智、信,五德皆備,可不能小看了它呀!”

對方一聽也樂了,對陳大卿的氣度和智慧大加讚賞。

理論闡釋

幽默表現在高雅。當別人企圖把歡樂建立在你的不幸之上的時候,相信任何人的心裏都會感到不舒服。然而,破口大罵或者生悶氣就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方麵,陳大卿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杆,豁達的心胸,高雅的語言無疑是最好的情緒“轉換器”。

誠然,幽默的語言,是那動人的音樂,讓人沉醉;幽默的談吐,是那美妙的詩篇,讓人入迷。然而,正如山泉之所以甘醇,是因為有厚重的大地在傾情醞釀,幽默者之所以不同凡響,豁達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土壤。

31.幽默是一種修養

典型事例

馬克 吐溫曾經是斯托夫人的鄰居。他比斯托夫人小24歲,對她很尊敬。他常到她那裏談話,這已成為習慣。

一天,馬克 吐溫從斯托夫人那裏回來,他妻子吃驚地問:“你怎麼不結領帶就去了?”

不結領帶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他的妻子怕斯托夫人見怪,為此悶悶不樂。於是,馬克 吐溫趕快寫了一封信,連同一條領帶裝在一個小盒裏。送到斯托夫人那裏去。信上是這樣寫的:

“斯托夫人:給您送去一條領帶,請您看一下。我今天早晨沒戴領帶在您那裏談了大約30分鍾,請您不厭其煩地看它一下吧。希望您看過馬上還給我,因為我隻有這一條領帶。”

理論闡釋

這樣一則有趣的“道歉”相信會讓收信人會心一笑,忘記對方小小的失態,更會對對方的修養有所稱讚。

幽默好比濕潤細雨,好比潺潺流水,好比融融春光,忌是能讓人輕鬆擺脫尷尬,很多時候,幽默還能以最溫和的方式撫平誤會的疤痕,挽回失態的不利影響。在社交場合中,難免會有失禮的地方。很多人以為請求原諒時,隻要自己的態度夠真誠就可以。事實上,態度真誠確實是首要條件,但這樣做隻可能讓對方暫時消氣,卻未必能讓對方馬上忘記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徹底挽回因為失誤損害的形象。但如果用幽默的方式請求原諒,就不但能化解失禮的尷尬,還有助於挽回了自己的形象,展現個人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