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是王協要召集全軍上下所有校尉級別以上下屬開會的時候,剛剛來廬江,總要有些改革,荀彧上午已經大致了解了廬江郡的情況了,荀彧治理國家的能力王協早就見過了,因此廬江郡一郡七縣對荀彧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更何況還有陸康的支持。
太守府大堂之上,文武分左右站立,校尉都立於門外。左邊文官甚少,分別是荀彧、郭嘉、陸康。王協也是奇怪,以前在穎川招賢納士卻無人來投也是讓他鬱悶很久。
右邊武將甚多,張遼、趙雲、許褚、徐晃、甘寧、周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是何曼、管亥、周倉、廖化、裴元紹、蔣欽。左右兩邊極不對稱。
堂外分立十八個校尉,每個校尉領五百軍士,王協手下七拚八湊共有九千人。其中包括駐守下轄七個縣趕來的校尉。
“主公!”大堂內外齊聲喊道,甚是氣派。隻見王協一身藏紅色便裝配著飛鴻從後堂出來。
王協坐下,眼前本來是太守審案的高台如今被換成了一個別致的案幾,王協坐好掃視眾人,心中歡喜,可是突然一皺眉,喚了一聲,“張楚!”
堂外最靠近門的一個校尉拔腿跑了進來跪在底下應道:“主公!”
這張楚是王協警衛軍的校尉,一直負責著王協的安全,如同王協的警衛員一般,王協道:“張楚,去命人搬些椅子過來,給眾位將軍、軍師和校尉都坐下,不要站著了!”
張楚聽了嘿嘿一笑,應了一聲“諾”,飛快跑了出去。
不多時,幾名士兵搬來椅子,眾人坐下,齊聲道:“謝主公。”
王協嘿嘿一笑,轉頭問荀彧道:“文若,你研究的如何了?”
荀彧起身道:“主公,這廬江郡一城七縣盡數願效忠主公,廬江地界遼闊,東至巢湖,西臨柴桑,北扼汝南、壽春,南結東吳。乃是一出四通八達之地,兵家必爭之所,此地經陸康大人這些年苦心經營,人口不斷增多,也更加富裕,百姓農商皆富,這江南喜文厭武,儒士文臣甚多,氣候溫潤,有些縣可種三季水稻,總之廬江郡真乃一寶地爾!”荀彧說著不由豎起大拇指誇讚起來。
王協一聽也很高興,說道:“諸位,此次議事大家也看到了,凡是校尉以上都來參加了,此次議事決定了我軍日後的發展路線,定要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諾!”眾人起身應道。
王協虛壓了壓手,示意眾人坐下。“穎川汝南一戰,是我軍最慘痛的代價,也暴露了我軍很多的缺點和弊端。如今我等要痛定思痛,好好反思總結!”
張遼起身道:“主公!我軍調度方麵很成問題,一旦遇到像中伏這種情況,軍士很渙散很難調度迅速組織有效防禦!”
裴元紹起身說道:“主公,某執掌探子營,不僅發現很多敵方的消息,而在戰時更是發現很多敵軍的探子混進我軍營中,因為軍隊人太多,很多時候我軍難以揪出來!”
“嗯。”王協低頭沉思,“諸位可有什麼好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