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劉老醫師(1 / 2)

銀月如鉤,靜靜地懸掛在漆黑的夜空中。一間破舊不堪的茅草房內忽明忽暗,如豆燭光在黑夜中好似汪洋中的一葉扁舟,那麼的無助、淒涼。

三個人影,如織布機上的機梭,映襯著昏暗的燭光來回穿梭忙碌著。過了許久,模糊不清的身影才停歇了下來靜靜地站在那裏,世間的一切似乎在這一刻完全靜止。突然,其中一個婦人模樣的身影瞬間消失不見,緊跟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喊聲炸雷般地在寂靜的夜裏響徹雲霄。

漆黑深巷中,早已熟睡的狗兒被突如其來的哭喊聲驚得集體騷動,陣陣狂吠聲從巷子深處傳播開來,使得近處平時好事的街坊們狗兒般本能地嗅著哭聲步履急切湧來,原本空無一人的街巷頓時人影攢動熱鬧非凡。

微弱燭光下,一個長得極為可愛的男童氣息遊離、雙眼緊閉躺在簡陋的土炕上。男童衣著破爛不堪,肮髒至極的身體上泛著片片淤青。同樣是衣衫襤褸,一位蓬頭垢麵的年輕婦人癱跪在地上不停地哭喊著。站在年輕婦人身旁的是一老一少兩位醫師,老的是師父,那小的便是徒弟了。

老醫師本家姓劉,趙國人氏,世代定居都城邯鄲。年輕時因經常外出遊學很少在家,久而久之,鄉親們大都忘卻了他的全名,隻知道他姓劉。此時劉老爺子年近七十,這樣的年齡放在當代算不上什麼,但在他的那個時代那真算得上是老壽星了,平日裏,鄰裏街坊自然而然地稱他為“劉老醫師”。

劉老醫師年幼時便對墨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將墨家“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天誌”這五個主要思想主張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而“兼愛”,則是他最為推崇的。

劉老醫師世家三代為醫,自己的爺爺和父親均以醫德兼備而受百姓愛戴,因受家風熏陶,劉老醫師自幼便認為在世上能真正做到“兼愛”的隻有醫師。在他看來,一個人無論富貴貧賤、身份高低,隻要是以五穀雜糧為食那終究會得病,隻要得病那就得醫治,那就需要醫師,如果醫師能夠做到不分貴賤、一視同仁,那就是最為直接的“兼愛”!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劉老醫師年幼之時便毅然繼承了家族衣缽,經常跟隨爺爺、父親走名山采藥、訪名醫拜學,走上了救死扶傷的醫師之路。

身為醫師,麵對死亡本是家常便飯之事,一般而言,當醫師時間長了,對待死亡自然也就麻木了,然而劉老醫師卻無論病人身份高低、身世出處都會一視同仁從不言棄。對於沒錢治病的窮苦庶人,劉老醫師會慷慨相助,所以世人都尊稱劉老醫師為“劉善醫”。

躺在土炕上的孩子氣息越來越弱,好像已經沒有了呼吸,原本微皺的眉頭也逐漸舒展開來,神態與平時熟睡無異。婦人沒命地哭泣著,冰冷的淚水滴落在孩童越發冰冷的身體上,讓本來就冰冷的茅屋更加陰冷。

劉老醫師神色凝重地看著男童,腦子飛快運轉了半天也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看著不住哭泣的年輕婦人,老醫師想要上前安慰幾句卻又不知說些什麼好,隻能不住地搖頭歎息。

劉老醫師的家離這裏並不遠,作為鄰裏街坊,他對這個家庭的情況還是頗為了解的。孩子的父親不知何種原因,在孩子呱呱落地不久後便人間蒸發了,至今生死不明,隻留得這對兒苦命母子在此苦苦煎熬、相依為命。

母子二人寄身之處是一座朝東臨街而建,麵積不足三十平米的破舊草房。茅草房內除了土炕上的一床破舊被子和地上隨意擺放的幾個陶罐瓦器也就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了,站在屋內環視四周,凋敝、淒涼感撲麵而來。

因為一些原因,土炕上的孩童自出生後便受盡鄰裏冷眼,稍大些後更是變本加厲受盡欺辱。盡管孩子在外受盡欺淩,年輕婦人卻隻能默默忍受著,也正因為如此,劉老醫師沒少光顧這座破舊茅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