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訓練室和排球訓練室相鄰,就在拳擊室裏都可以隱隱約約的聽到隔壁傳來女孩子尖叫聲與排球拍地啪啪咚咚的混合音,相比起來,拳擊運動隊隊員訓練所發生的聲響,就小了許多,與張雨婷預想中的拳擊訓練館不一樣。
說起拳擊這項運動,它自二十世紀初傳到中國,國人稱之為“西洋拳”。當時正值國勢衰弱,中華受外國列強欺淩,人們在長期的心理壓抑下,普遍產生了強烈自卑與盲目自大共存的矛盾心態,國家雖弱,可華夏五千文明依然足以自傲,人們大抵如此想,比如傳武,它就是其中一個可以證明華夏比外國優秀的民族智慧結晶,於是,出現了不少傳統武術家,在擂台上一一打敗了那些外國拳師、大力士的“轟動”事跡,讓國人一直揚眉吐氣了八九十年。
經曆過後世信息大爆炸時代洗禮的張雨婷,對於近代的一些民間事跡與傳說,不會盲從、盲信,她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多加評論,不管事實如何,那些先輩們的行為總是值得人稱道的。
訓練室三百平米左右,比舉重室小很多,地上鋪設著膠地板(pvc地板),角落裏還放有兩張厚實的帆布墊,室裏的吊頂鋼架懸掛著二十多個大小不等的條形沙袋,對麵是上下用橡膠帶固定速度球與圓盤懸掛的梨球,右麵的牆邊擺放著一大堆啞鈴與四五個杠鈴,訓練室的中央是一個麵積三十平米左右的賽台,賽台台麵離地約一米左右,三麵各有一個木板做的台階。台上四根角柱,其中對角的兩個角柱一為紅色,一為藍色,此時台上空空如也,無人在上麵比賽。
整個訓練室五十多人,一些人打沙袋,一些人打速度球、梨球,一些人跳繩等,更多的人是對著空氣練習(練步法或兩個人隔空對打)。根本沒有象影視上見到那樣,在賽台上教練拿著手靶或腳靶做學員的指導陪練,或者兩人一組的互毆、拳拳到肉的實戰訓練。
拳擊隊與舉重隊一樣,現在延峰體校裏隻有男隊,沒有女隊,張雨婷來之前搜索過記憶,有了心理準備,這次落差沒那麼大。要知道女子拳擊比起女子舉重,這個項目的體育發展之路更加坎坷,起源於18世紀的女子拳擊在1904年的奧運會上曾做為表演項目,但是之後整個20世紀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禁止。一直到21世紀,反對之聲仍然很多,2001年,國際拳擊聯合會才舉辦了一第屆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2009年,國際奧委會正式確認女子拳擊成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將近一百年的時間,在世界性的正式比賽上,是見不到女子拳擊選手的。
中國在這一方麵,做的比較好,1988年成了國家拳擊隊,國家拳擊隊裏同時包括了男隊與女隊,1993年第7屆全國運動會上,拳擊被列入比賽項目,在此之前的1987年,國體委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拳擊錦標賽。
此時延峰少體校拳擊隊雖然還未有女隊,但體校已有計劃,下個學年,就增設女子拳擊隊,到各個普通校去招收適齡、身體條件達標的女生,作後備力量培養。
張雨婷一進訓練室,和舉重隊一樣,瞬間就齊刷刷地吸引許多目光往她身上投來。沒辦法,誰讓這裏都是男性,平時基本沒女生進來,萬綠從中一點紅,有夠吸引眼球的了,再加上早上在舉重隊出事,拳重隊有幾個隊員見過她。
張雨婷背負雙手,對那些隊員嘰嘰喳喳對她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充耳不聞,施施然地走到沙袋旁,在教練過來前,用甜的膩到骨髓的聲音問身旁打沙袋的一個男生:“師兄,你們隊的專業隊裏誰拳打的最好呀?隻要你告訴我他們名字,晚上我請你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