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天和二十六年秋,大宣皇朝太子淩軒病逝於宣和殿,年二十七,這位七歲時被立為太子,在太子位上座了二十年的殿下,最終還是沒能看到今年的梅花與飛雪。

晉文帝大哀,傳旨舉國哀悼七日,哀悼期間忌葷,忌娛樂,忌聚會。淩軒太子的病逝;讓此時的朝堂波濤暗湧,擁護著各位皇子的各派明爭暗奪,為這太子之位做最後的鬥爭。

當今天子共有五子三女,長公主遠嫁北狄,如今嫡長子已病逝,隻剩下留在建安的三皇子端王,四皇子裕王,五皇子幼時便被護國大祭師帶在身邊教養,不參與國事。而二皇子睿王是唯一一位離開建安,留在封地的皇子,而餘下兩位公主仍待字閨中。

固都,睿王府。滿庭秋色,園中的楓葉隨風而落,不遠處菊花開得正是好看。

亭中一位身著月白色錦衣男子正在撫琴,那男子麵容姣好,三千青絲用一根碧玉簪挽起。他身前不遠一位身穿墨色華衣,身材高大,劍眉星目的男子正揮舞著手中長劍,劍術如行雲流水,刹那間劍氣掀起地上的楓葉在風中圍繞著,突然空中的楓葉全都向湖麵整齊的射去,掀起一陣波濤,而此時琴聲也乍然停止。

“好一曲《華庭哀》,長歌的琴藝越發精湛了”男子停止練劍,對著亭中的白衣人說道。

“王爺的幻空劍法也很是了得”

這是一個冷清中帶著點溫柔的聲音。

這時一位手執一把空穀幽蘭圖折扇,身著深灰綠色的儒雅男子從庭院外處緩緩走來。“王爺好興致啊,有水有琴,還有美人陪伴,若是再來一壺好酒,那就更美了,是吧!

長歌”

“許久未見,段青前些日子去何處快活了”喚做長歌的白衣男子說。

“近來無事便到處走走,如今有些事情要辦理,便從建安回固都了,王爺,建安那位太子歿了,”段青緩緩一笑走向睿王道

“本王早就想到,大哥的身子不太好,一直靠湯藥續命,本以為能挺得過今年,豈料立秋未到便去了”

睿王也是一臉擔憂的說著。

“如今朝中以擁立端王為太子居多,若是端王真成為下任諸君,恐怕對王爺不利啊”段青紙扇輕搖笑得風流。

“王爺與段青在議朝事,長歌先告退了”

長歌想要起身抱琴離去

“別別別許久未喝到長歌煮的酒了,很是懷念啊”段青連忙阻擾說。

“本王也是很久沒喝到王妃煮的酒了”睿王走到長歌身後,在耳邊低喃說道,笑容也是盡顯曖昧。

“霓裳,去吧今年剛釀好的花釀拿來,”

長歌說。

“太好了,長歌煮的酒讓段某很是想念,很是想念”段青將折扇合起一臉真誠

“都坐下吧,待霓裳把酒拿來,我便開始煮酒”

此時湖麵也歸於平靜,隻餘幾片楓葉在湖麵上泛起陣陣漣漪。不久便傳來一陣琴聲,琴聲瀟瀟配著漫天飛舞的楓葉景色無限美好。

傍晚時分,睿王書房內鴉默雀靜,隻有幾位客卿麵麵相覷“王爺召我等來,怕是因為建安的那位了”

此時門外轉來侍衛的聲音“王爺到”

“王爺”眾位起身行禮說道。

“本王喚諸位前來,是因為宮中傳來旨意,皇祖母甚是思念王妃和世子,想要王妃和世子今年陪伴度過中秋節,諸位有何看法”

淩傲坐下後開口說。

“臣以為,王爺已有五年未回建安,這五年來太後從未召喚王妃上京,如今太子剛歿,太後就叫王妃入京,臣認太後懿旨有些醉翁之意不酒”說話這人名叫孟乙,本是隨州的一名落魄秀才,睿王看他是位人才便將其收入門下當位客卿。

“王妃與世子上京看似陪伴,其實也是為了製約王爺”說話人名叫崔付。

“臣以為,王妃入京並非全是壞事,一來王妃入京可以降低京中勢力對王爺的懷疑,二來王爺五年未回建安,可以借這次王妃如入京安插些探子到宮內,第三嘛也可以試試王妃”此人名叫商少華,本是建安人氏,兩年前帶著一位瘋癲的母親前來投靠睿王府。

“本王相信王妃,此去建安本王必定護他周全”淩傲聽完客卿的話後,心中也是有了答案。

“待王妃前往建安,臣會叫暗衛一路保護王妃的,定要王妃毫發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