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龍吟中山大地驚
蛟潭月影
赤橙黃綠青藍紫,琴棋書畫詩歌賦,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國宇宙江湖事......
這般紛雜,這般燦爛,這般豐裕,這般雅趣,竟然集於一體,可謂一景;如此才氣,如此性情,如此文筆,如此視“,偏能融於一博,可稱一奇。
好友中山龍吟的博文,要集結成書,自然少不了我來聒噪幾句。
一為了那份兒濃濃的友情,一因了那些深深的文緣,更恐世人不識金鑲玉,誤了人間珠璣篇!
“一圈一世界,一博一個家”。開博客百日時,中山龍吟曾如是感慨。
博客圈內熟識的博友,博客圈外知情的摯友,慣常或以才子呼之或以仗義讚之,文品,人品一起評了起來。
點開題有“中山古國地,常響龍吟聲”的“中山龍吟”博客,不讀博文,僅僅瀏覽那些五彩繽紛撩人眼球的文章標題,就足以牽引你的目光。
《是誰閃了楊貴妃的腰?》、《林黛玉屈嫁悟空為哪般?》、《請帶上你的簡單跟我走》、《觀音菩薩也枉法》......
一旦這比標題黨還標題黨的文字目錄,撲入你的眼簾,由不得你不被牽著鼻子走,隻得巴巴地急急地尋了去,希圖一睹為快,一探究竟。
竊以為詩壇寫新詩最好的好友“唐朝小雨”,曾有詩語讚“中山龍吟”作文之妙之精,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再吟三吟,要雨得雨,要風得風,點石成金,妙筆生花。”
詩人眼光,詩人氣質,評得委實一語中的,恰如其分。這評價,直逼得你會驚呼“眼前有景道不得”,龍吟寫博在前頭!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外。不是博客圈裏人,不是龍吟身邊友,或以為那些溢美之辭,仿佛是無由熱捧,文人相重。
待你細細品讀過他的雜文、小說、隨筆、詩歌,那犀利的視角,老道的文筆,精準的語言,深厚的功底,真叫你賞讀之餘,禁不住要喟歎,妙哉,妙哉,當為之浮一大白!
一友為文,點評中山龍吟為文的人,可算是知根知底,入木三分,描摹逼真。
其評道:“中山龍吟為文,匕首投槍,雲山霧罩,難看究竟;中山龍吟為友,灑脫拘謹熱血冷漠並存,難得其真。”“中山龍吟做博,話題萬千,萬千話題,但細細把玩,單一的極少,糾結的卻多,很立體,橫看成嶺側成峰,難識廬山真麵目。”是耶,非也,你讀讀文章,自然明了。
更有詩人說詩語,登峰造極評得確:“龍吟老弟,文章堂堂七尺,為人七尺堂堂,咳嗽一聲,也挑不出半點毛病。”哈哈,諸君以為然否,不如走近來看,讀罷再去揣度!
我多年自詡舞文弄墨,酷愛之乎。雖有不少文章變成鉛字,但多是胸無城府,信口道來,應些個官場閑差,泄些個胸中憤懣,砭些個醜陋不平。寫文,粗通主謂賓定狀;寫詩,剛曉平仄粘不粘,可惜無甚成興片什。
待到結識他的人,方知慚愧!待到讀過他的文,更覺羞澀!
博客一開,能滌蕩心胸,能會得文友,能交得諍友,如此之功,不亦樂乎!
博文成書,能留存精粹,能啟迪世人,能興盛文壇,如此之德,不亦君子乎!
古人雲:“茶中人生,酒中人性”,我則曰:“文中人品”。古人著文講究:“文德,文意,文辭”,又曰:“文非氣不立,文非情不深”,讀讀這些中山龍吟在案牘操勞之餘敲成的文字,你或許對古人的高論有了更深刻的頓悟,你也就漸漸走進了中山領地,聞得了龍吟聲響。
宋時蘇東坡的《和董傳留別》一詩,說來陌生,但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卻常常被人用來誇獎文人的學識才華,不凡氣質,這幾成慣例。可惜,人人竟冷落了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