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求勿訂』孟龍統帥 之 徐盛(1 / 2)

徐盛,字文向,由於逃難從北方到揚州,隨難民被孟龍編入磚窯進行苦力。可是不滿孟龍紅磚的做法,並且直言怒斥孟龍,言古代的青磚會更有效力,得到孟龍的賞識。由於孟龍知道徐盛乃曆史上東吳著名將領,便收錄帳下,後來成為孟龍麾下十分了不得的統帥級人物。除了尚未出場的某個人和呂蒙之外,徐盛是第三大帥才級的人物。

曆史傳記(收錄資料,供參考)(感謝百度)

徐盛,字文向,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三國時期吳將。徐盛最初因討伐山賊有功而被加為中郎將,後於濡須口之戰中表現出色,得到孫權的讚賞。魏文帝曹丕伐吳時,徐盛以疑城之計退去魏軍。

徐盛是三國時吳國名將。他在漢末因戰亂客居江東,由孫權所設“招賢館”登用,從而開始輔佐孫權。早年徐盛抗擊黃祖,因功升為中郎將。劉備伐吳時,徐盛跟隨陸遜攻下蜀軍多處屯營;曹休伐吳時,徐盛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以少抗多,成功防禦。因前後戰功,徐盛先後升任建武將軍、安東將軍,任廬江太守。後來,曹丕大舉攻吳,吳國依徐盛的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曹丕被迫退走。早期同丁奉共為周瑜帳前護軍校尉,護衛周瑜,隨周瑜參加了赤壁之戰、南郡爭奪戰,後隨孫權參加了合肥之戰,隨呂蒙參加了襲荊州之戰,隨陸遜參加了彝陵之戰。吳國大大小小的戰鬥,徐盛多有涉及,屢立戰功。後期,徐盛成為駐防吳國東側的大將,曾獻疑城之計,擊退魏軍。吳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生平:

徐盛年輕時,由於遭遇戰亂,從家鄉莒縣遷居到吳縣(今江蘇蘇州)。吳侯孫策去世後,弟弟孫權繼承其位,任用徐盛為別部司馬,率軍500人守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並擔任柴桑縣長,以抵禦黃祖的入侵。黃祖曾派兒子黃射率領數千人攻擊徐盛,徐盛以不到200人的兵力大破黃射的人馬,黃射被擊退後再也不敢前來侵犯。後來孫權加徐盛為校尉、蕪湖(今屬安徽)縣令,又因為徐盛討伐臨城南阿(今安徽青陽南)一帶的山賊有功,加徐盛為中郎將,督校兵。

217年,曹*出兵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徐盛跟隨孫權一同迎擊。當時魏軍曾經大舉進攻橫江,徐盛率領諸將前往迎戰,不料突然遭遇大風,吳軍的蒙衝戰船被吹到敵軍岸邊,諸將心中恐懼,不敢出戰,隻有徐盛單獨率領士兵上岸砍殺敵人,敵軍隻得退走。風停後,徐盛率軍返回,孫權對他大加讚賞。

221年,孫權向曹魏稱臣,曹魏派邢貞前往東吳,拜孫權為吳王。孫權出都亭等候邢貞,邢貞臉上露出驕橫跋扈的神情。吳臣張昭見狀大怒,徐盛也十分氣憤,對身邊的同僚們說:“我們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吞並許昌、洛陽、巴、蜀,反而讓主君和這個邢貞會盟求和,實在是恥辱!”說著,不禁淚流滿麵。邢貞聽說後,對隨行人員說道:“江東有這樣的將相,恐怕不會久居人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