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說法,哈斯特回應以沉默,沒有表達什麼意見。之後,王洛繼續說了下去。
“過去,對普通人宣傳愛的時候,他們的心中是蔑視和優越感。但是今天在宣傳的時候,他們的心中洋溢的是對自己和孩子的愛---他們離完蛋又進了一步。”
哈斯特:“這...”
“我不明白,你能詳細解釋一下嗎?”
王洛像是看著新奇的動物一樣看著哈斯特:“你不懂?”
哈斯特做出一個無奈的表情:“我是搞銀行的。”
“您要是能為我詳細的講解一下,我會感激不盡。”
王洛沉吟了一下。“好吧....講一下也沒什麼不行。”
“宣傳,現代的、工業化的,全方位而立體型的宣傳,像是一張大網,能引導和掌控大量人類的思維。”
“報紙、電視台、互聯網----無論這些東西,原本被創造出來是為了什麼,但是在資本的手中,在應用的時候,它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
“要了解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就要了解人類的這一特點: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不思考。”
“也就是說,作為群體的人們,會根據看到的新聞,產生膝跳反射一樣的各種情緒---以看到財富而言,看到某人做出挑釁似的誇耀,就會厭惡和嫉妒;看到某人不經意間展露的財富,就會羨慕和向往。”
“對細微情緒的把控,是能否做好宣傳工作的關鍵,是判斷宣傳人員工作成績如何、能力高低的依據。嗯....舉個例子吧,巧妙的宣傳,能讓窮人,去站在掠奪他們的富人的立場說話。”
“有意思吧---實際上,隻要給那些窮人一個幻想,讓他們看一些有關富人生活的電影和書籍---隻要那電影和書籍夠精彩,他們就會產生不由自主的代入感。幻想自己是富人---然後,就會在不經意間替富人辯護---乃至於替掠奪自己的人辯護。”
“單獨的這種幻想,造不成太大的影響。但是通過宣傳,可以讓這種幻想變的連綿不斷。除非發生直接的衝突和極大的意外,否則,很多人都會陷入這種幻想中,一輩子也醒不過來。”
哈斯特:“我倒是見過這種人。”
王洛:“它還有另一種特點:巨大的量能。”
“以較低的成本,它可以展示出大量的信息。”
“一個假新聞----讓人聽到了,完全不會信的那種。但是,這張報紙在說,那張報紙也在說---最後,許多人就會信了。”
“或者在這方麵利用一些技巧:一個聽起來很荒謬,誰都不會信的新聞---媒體報道了,然後被嘲笑了----然後突然翻轉,這新聞是真的。”
“這樣反複來幾次之後,人們對這媒體的印象就會固化。接下來,在關鍵的時刻,這媒體就算放出完全的假新聞,人們也會相信了。”
哈斯特:“這個你一說,我就想起來了。還有嗎?”
王洛:“還有另一種:有些時候,窮人們的個人能力弱小到可憐,必須團結起來才有可能多獲得一點兒資源,但是通過宣傳,富人們就能讓窮人們彼此先衝突起來、爭鬥起來---然後富人們就會安全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