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想得到這裏居民的感謝,那麼,在過程中,就必須多次讓自己的形象出現在城市中---正麵和反麵形象都可以,但是一定要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你的朋友,把那個大羅刹國軍官的形象設定成了一個陌生人的模樣?這是極大的浪費。”
莫厄:“那該怎麼做,設定成自己的模樣?”
王洛:“在能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這樣做是可以的。如果這樣做了,那....城裏的居民暫時會誤會、會怨恨...但是,在城裏到處搜尋、戰鬥,卻沒有發現半點兒大羅刹國的痕跡之後,某些居民們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了。”
“他們會開始懷疑,對之前出現的一切感到疑惑,會猜測----這場活動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這個時候,再把另一個真相暗示給他們。”
莫厄:“暗示?”
王洛:“對,暗示。給他們一些線索、痕跡,讓自己去猜測,這樣,可以充滿滿足他們的參與感。”
“這種‘參與感’,可以把懷疑從人們的精神中排斥出去,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蹈覆轍。”
莫厄:“也就是說,你安排的這些,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都是為了救下這些人?”
王洛:“對。”
莫厄:“你之前說過,他們都是強盜的子孫,你對他們沒有責任....但是最後,你還是想救他們?”
王洛:“對,如果他們直接死了,我並不會悲傷。但是如果參與到了行動中,我還是會盡力救他們。”
“讓他們活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比單純殺掉他們,效果要好的多。”
莫厄:“所以,才使用紅旗的形象?”
王洛:“對。紅旗不止能引起他們心中的敵意,還能引起另一種情感: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建醫院,會給你們工作,給你們保障---這一切,不是因為他們變好了,隻是因為我們來過。”
“這是紅旗的另一種意義---在某些強盜中,這些話也很有市場。他們對此是很了解的。”
莫厄:“表麵上是敵意,實際上是善意?”
王洛:“對。正是如此。”
“對那些不思考的人,宣傳什麼就信什麼---那麼,對紅旗、大羅刹國的恨意,能讓他們一心想著這個,忘掉之前亂七八糟的恐懼。”
“而那些思考、觀察、注意細節,想要追求真相的人---用預設的善意把他們引向真相,讓他們恍然大悟,然後感動、感激。”
“這種反轉,很多人乍一聽會覺得匪夷所思,而在細細品味後又會覺得理所當然。一次群體性的心理擊穿---可以完美達成。”
“最後,讓城市裏的人們認識到,你的朋友是這座城市的拯救者,真正的英雄。”
莫厄:“也就是說,拯救這些人,需要從正反兩方麵來考慮他們的心態,需要全麵的利用和算計他們。”
這樣說著,他看向王洛。“其實...你活的很累吧。”
王洛:“嗯?為什麼突然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