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昨天他不在班車上的,這是?
“連續的動亂、大量的蔑視、無數的背叛。”夏正異一旁,郭博興說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在一個群體中,如果領袖是靠背叛發的家,那麼部下又有什麼必要對他忠誠?拋棄別人之後,別人拋棄他們也就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整個組織也就開始逐漸瓦解。而後,這些‘強者’會逐漸發現,其實他們並沒有那麼強。”
“那你覺得,通過了考試,掌握了知識的人,就應該為無法掌握知識的人效力了?”國字臉看向這二人。“怎麼也不應該吧!”
這話問的有道理。
對袁森來說,自己是聰明的、機敏的,在空間裏發現了很多機會。如果有人說,自己發現的這些機會、通過抓住這些機會而獲得的財物應該分給別人----隻因為他們弱,那袁森一定會覺得這人瘋了。
“現在的上麵,不會提出這種要求。”郭博興說。“在後麵的展示中也會提到你說的這種情況:屬於被煽動起來的極端情況。”
“或者是被操縱的。”夏正異說。“類似於‘疫苗’吧。”
“疫苗?”國字臉的漢子詫異道。
“譬如一個上層和下層合作的很好,互相都有收益的群體,那個大羅刹國...”郭博興說道。“另一個對他們有敵意的群體想要對付他們,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炫耀,在這個群體的麵前炫耀。”
“在大羅刹國的上層麵前,暗示他們本來應該得到更多;同時,也在下層麵前進行煽動,暗示下層也應該獲得更多。”夏正異說。“如果大羅刹國沒有在宣傳和思維上進行足夠的反製,大羅刹國的雙方就都會開始不滿,都會要求的更多。”
“這種衝突發生後,下層通常來說是沒有能力和上層對抗的。”郭博興說。“因為上層是靠知識武裝起來的。”
“比較有能力。”夏正異說。“如果其中的某一部分上層人士,想要得到更多的資源---錢、糧食、布帛、土地,他最簡單、最有利的選擇就是從下層那裏掠奪。對上層的同伴動手,可能會有危險。而對下層動手,就安全的多、容易的多。”
“昨天展示給你們的,就是古代的上層采取的初級做法。”郭博興說。“那時候,他們的手段還不夠成熟,經驗也不夠豐富。采取的那種粗暴做法,會導致下層完全拋棄他們。”
“而在之後,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們的手段進步了許多。”夏正異說。“試想一下,如果是下層首先提出了不合理的、過分的要求,那上層的行動不就有了合適的依據嗎?”
“也就是你們剛才提到的。”郭博興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疫苗’:引誘弱者犯錯、走上錯誤的道路。大羅刹國的下層在感受到痛苦的時候,提出的不是合適的、雙方都能接受的要求,而是瘋狂的、貪婪的、過分的要求。”
。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