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不遠處,隨即亮起了一些燈。右側出現的第一幅畫像,是一個正拿著筆,把麵前竹簡上的內容抄寫到紙上的人。
“享受了很久知識帶來的好處之後,人們終於要開始承受知識帶來的壞處。”
“在周圍有敵人的時候,人們因為共同的血緣而團結在一起。但是在周圍的敵人逐步消失的時候,在我們祖先的群體本身擴大到更大的規模了之後,在紙張取代了竹簡,初步普及知識成為可能的時候。另一種‘群體無意識’,便開始發揮作用了。”
前方,又一幅畫亮了起來。屋子裏,一個成年男子正在教自己的孩子讀書。但燈下他們的影子,卻不是人形,而呈現出了一幅狼的模樣。
“知識本身,不好也不壞。之前,群體無意識被調整到整體奮發、一致對外的時候,知識被整個種群利用了起來,成為了最有效的工具。但是在多次擊敗了敵人,暫時無法繼續向外擴張,群體無意識開始朝另一個方向發揮作用。”
“掌握知識的人、利用知識的人,開始凝聚成一個整體,開始想要占有更多的資源,進行更多的享樂,想要拋棄群體中的底層,那些不具備知識的人。”
前方亮起了一幅畫,一群穿著長袍,拿著書本的人,正一臉蔑視的看向旁邊穿著短衣,沒穿鞋子,肩膀上扛著糧食的人。
“擁有知識的人,其想要為惡的時候,能造成遠超無知者所造成的危害。不需要動手,無數的資源便從一方轉移到了另一方的手裏。”
一幅畫亮了起來。上麵是一座山莊,衣食住行、油鹽醬醋,應有盡有。山莊的頂端是一些衣著華麗,正在讀書的人,下方是無數衣衫襤褸、皮膚粗糙的人。
“以知識為中心,大量的財富開始聚集。這個人數並不多,但卻擁有知識的群體,並沒有像從前的那些人一樣,用他們掌握的知識帶領整個種群前進,而是開始逐漸拋棄了群體中的弱者,進行種種的享樂。”
“沒有知識的人,發現生活越來越艱難。他們不甘如此,有一部分,以宗教的名義再次團結在一起,開始了他們的反抗。”
一幅畫亮了起來。無數頭裹黃巾的人拿起了身邊的一切充當武器,浩浩蕩蕩的朝一座城池衝去。
“然而,利用知識的力量,人數較少的這群人,輕鬆的戰勝了人數更多的這群人。”
伴隨著這段話的,是麵前又亮起的一幅畫。在畫上,一群頭上裹著黃巾的人滿臉恐懼,看向周圍燃起的大火。遠處,則是人數比他們少的多的,全副武裝的士兵。
“他們的力量非常強,就算敵人中有少數是擁有知識的、能秉持正義而得到很多人支持的,也一樣不是他們的對手。”
片刻之後,亮起來的是一幅很長的畫。
在那上麵,是三位英雄的身影。
這一幅,桃園舉杯,豪情萬丈;那一幅,臨危出手,眾人歡呼。
這一幅,千裏單騎,忠肝義膽;那一幅,茅廬攜手,君臣相得;這一幅,攜民逃難,仁心無限;那一幅,大江之上,戰火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