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也不是壞事。
研究出來的成果,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給國內的各公司。各公司使用後,產生的銷售量越高,社會效益越大,向政府繳納的稅金越高,則這些科技局得到的評價和收益就越高,前期投資這些科技項目的人,所獲得的收益也會越高。
資金越多,這些科技局和研究所能做的實驗就更多,能雇傭的人就越多,科技項目得出成果的幾率就越高。對研究所裏的科學家們來說,也可以借此獲得極高的經費和收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當然了,如果研究的不順利,出成果的時間大大拖延了,或者是在授權出去之後沒能推廣開來,經濟效益不好,那麼投資人的收益就會降低,乃至於蒙受損失。
能看的出來,最受投資者們歡迎的,便是機器人。對這方麵的議論,也是最多的。
“聽說第七批已經出來了,在飛機廠的生產線上開始使用了。”
“我聽說,那二十七個機器人工廠,最近的產能會有一次飛躍。”
“這種算是現在掛牌的技術嗎?我們買哪個啊。”
“之前的分發計劃到底還推行不推行?”
“我的錢都投到元件上去了,卻遲遲不動,要不然,賣了它買航天的?”
“再考慮考慮吧,航天的看不到具體效益啊。”
袁森聽了好一會兒,才了解到他們口中的‘分發計劃’是個什麼東西。
有人說,漢國政府打算給每個不信教、無犯罪記錄的公民發一個機器人基礎件。也就是說,沒有其他功能的,純粹的機器人。
這可能嗎?十幾億人,要發多少?袁森想起之前在果剛和蘭克烏看到的,漢國政府進行的宣傳和所做的事情,覺得這怎麼都不可能。
當前,航空航天類研究的價格高居榜首,其次是機器人。而投資者們,大多都對這種情況頗為不解。
“據說,航天飛機的研發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據說,上次探索帶回了很多稀有礦石,有一塊拍賣的價格上了三億!”
“據說,政府的下個計劃是在太空建立空間居留地...”
有關航天科技的傳言,便這樣在周圍不時響起。
袁森看看他們,又看看電子板。他倒是能理解航天科技為什麼價格最高,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大量的航天飛機,建立起來的空間站,可以把很多人都運走。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價值。
這個大漢政府,沒有把末日消息散播開來,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促進航天技術的發展。
就像是把一棵樹藏到一片樹林裏去一樣。
這樣做真的好嗎?
之前漢國政府的做法,也是在欺騙,但那是在騙外人。但現在,連自己人也騙,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這種危急時刻,難道不應該把情報公開出來,讓人們自己做出選擇嗎?
建立在謊言上的行動,建立在欺騙上的計劃,就算目的是好的,但事情發展到最後,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在這種事上,袁森受到過教訓,所以他不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