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看向遠處的那幾個骷髏,普吉、哈廷頓、肯迪尤,還有被尼浩魯拋棄的、三象的那些人。
如果不在現在給他們施加足夠的壓力,那麼在之後,隨著勝利的機會出現,這些人為了保障手中的權力,說不定就會開始搞什麼小動作,有意製造對立和矛盾。
可以充分利用之前還遺留的恐懼,在勝利到來之前進行宣傳。
‘聯合起來,我們才有機會戰勝真正的敵人’
‘是誰跨越狹隘的團隊界限,毫不猶豫的去拯救大家?’
‘我們為什麼失敗?就是因為團隊的組織形式太過弱小!’
‘警惕!狹隘的團隊意識可能讓我們手中的勝利溜走!’
‘什麼才是合格的領袖?隻有一種,那就是在最危險的時刻能找到合適的機會、做出正確的抉擇,最終帶領大家走向勝利的人!’
一頭是危險,一頭是收益,兩方麵共同作用,提升自己在周圍這些人心中的威望---然後,就能激發出這些人加入自己團隊的願望。
對部下和盟友們進行宣傳的同時,還不止是宣傳,再配合上某些行動----能和宣傳互相促進、互相驗證的行動。
當然了,有過去團隊的積累在。這樣的宣傳也一樣不會馬上見效。那些團隊的團長和官員,比起國王的部下們來說,會更了解宣傳的價值,會采取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抵消自己的宣傳可能造成的後果。
前提是---自己除了宣傳什麼都不做。
宣傳,本來就是要配合行動來執行才會更有效。廣告配上托,會產生1+1遠大於2的效果。
在麵對國王的那些部下時,自己太過被動,想采取行動也沒辦法,隻能拚命去展露自己悍不畏死的意誌,在心理上對其進行逼迫。但麵對這些團隊的時候,嗬嗬...
哈廷頓的結局,初步決定為在不該傲慢的時候趾高氣揚的大喊大叫,然後被剛剛立下功勞,誌得意滿的部下殺掉---隻要做好適當的安排、暗示、支持,這不難做到;
尼浩魯是因為愚蠢的選擇了錯誤的支持對象,打算勾結失敗者來攻擊勝利者,破壞契約者的團結和發展,而被之前的部下殺掉...或者被隨便什麼野獸殺掉,效果都差不多。
肯迪尤這個人,應該在看到其他團隊都做了這樣的選擇後,就隨大流的行動。這群人的麻煩之處,在於他們背後的戰車團隊。但戰車團隊在整場戰鬥中一直都不出現,可以針對這點來蔑視他們、嘲笑他們、鄙夷他們--化解他們的威望和對帕斯塔團隊的影響力;
然後,是最難辦的普吉。
他這個人,單純的宣傳沒用,行動上的引導應該也用處不大。想讓這種人動搖,需要的是陷阱,需要的是給他更多的壓力、危險、損失,把他逼到瀕臨絕望、痛徹心扉的時候,再對其伸出援手,才有可能逼迫其屈服。
或者,隻能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