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節 痕跡x的x勾勒 1(1 / 2)

博弈論並不是什麼強勢的、在生活中能得到廣泛應用的東西。

其原因就在於之前提起的某個道理: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不思考。

而不管是經濟學也好、博弈論也好,都有一個錯誤的、不存在的、基本上沒什麼價值的假設:人是理智的。

當然,這不是說這些理論就沒用了。而是說,必須在明確上麵一點的基礎上,才能有效運用之。

這一點,大部分運用這種規則的人不理解。但是像阿諾德這種...玩弄規則而非遵循規則的人,有極大幾率能理解。

在此基礎上,以這樣的方式去回答他,會非常有效,能近乎完全的改變節奏。

不考慮利益。什麼自己的利益、別人的利益,先都丟到一邊。

調整心態,用無視利益的方式,在心態上逼迫對方、壓倒對方。

“您真的打算這麼做?”一旁,看到王洛所寫的內容後,漢弗拉這樣問道。

誰知道呢?王洛朝他笑了笑,沒有回答。

就算是不能這麼做,難道還不能這麼寫嗎?

合作,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他來找我們合作,還是我們去找他合作。

那位阿諾德先生在看到這些之後,也會像你一樣懷疑,思索,尋找自己之前行動的痕跡。

首先,他是在爭取過分的利益,自己是在保障公平的利益;然後,對方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往往都能從很多渠道獲得利益,也往往都不願以身犯險。

雖然自己也不會以身犯險,但自己並不怕死。

這是真的,如果自己對這個人的印象沒錯,如果他真的有那麼聰明,他是能發現的。隻要他是契約者,他就有很大幾率會答應。

雖然如此,他還是有一定幾率會選擇對抗。如果對抗的結果是不分勝負,那麼他就有很大的幾率開始選擇退讓。

而如果他堅決不肯退讓,那麼自己也有辦法應對----設法和那位國王進行合作。

精魂,擺脫詛咒的關鍵,毀滅他們的力量。

如果實在找不出毀滅他們的方法....讓給他們也不是不行。

條件是跟在自己身邊這些人的生存和對麵那些人的死亡。

確實,精魂很有價值。但比起來,還是自己的命更有價值一些。

如果有人來問自己,舍棄精魂就能救下周圍的大家,自己會不會舍棄的話,自己一定會回答‘在滿足某些條件的情況下,才有可能’。

也就是說,周圍這些人能在場景剩餘時間都獲得安全,並且非常感激自己的情況下。

剩餘時間的安全是必須的。不然,自己舍棄了精魂,隻換來短暫的安全----那不就更危險了?

感激也是必須的,如果他們不感激,‘大恩成仇’的事情一旦發生,自己不就危險了?

布羅基斯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等一會兒,可以詢問他一下....

等等!

這是否就是阿諾德先生展現出這種態度的目的?

這是否就是幕後的國王先生,在發現自己對雄雞那群人產生的態度之後,針對自己的選擇而製定出來的計劃?這是否就是評議會的那群人,在合作更有利的情況下,采取這種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