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陽氏女(1 / 2)

自太祖皇帝打下萬裏江山,燕國已傳國逾二百年,現今在位的燕順帝武嶽雖能征善戰,卻已年老體衰。各附屬小國蠢蠢欲動,天下漸呈割據之勢,其中又以魏國最為壯大,魏國國主周道昭更是素有賢名,燕國屬國競相與之交好。

另有昆吾氏後人建高陽國,定居沁河畔,以一城為國,雖不稱皇稱帝,卻以傳天數者自尊,百餘年來不曾歸附於燕。世人皆重卜筮,高陽國不肯歸附,燕國先祖們也不曾攪擾,倒是如今的順帝,把高陽國當成了眼中釘。

每當夕陽西下,沁河水麵泛起粼粼波光,遠遠望去,水色天光籠罩的高陽國倒真的透出幾分神秘來。

高陽國前任國主陽冀不到三十便失足落水,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因陽冀無子,國主之位便落在了陽冀胞弟、陽曦的頭上。

雖然不及乃兄良多,陽曦做國主倒也算賢明,對胞兄留下的兩個女兒又十分照顧,連自己的子女都要靠後,一時間隻要提到陽曦,高陽國內外人人均會稱讚他幾句。然而寄人籬下的兩個女孩兒卻有諸多不適應。

陽冀死時,次女陽筱隻有五歲,長女陽筠時年七歲,均早已記事。陽筱性格本就活潑,父親去世時她年紀還不算太大,也就罷了,長女陽筠卻到了有小兒心事的年紀,不免變得十分敏感謹慎。

本以為二人尚有母親照料,不料父親去世一月,母親便也自縊而亡。

原本無憂無慮的陽筱不時哭鬧要找父母,還是叔叔陽曦陪著騎馬摸魚才漸漸好了。

每次出去騎馬,陽筠總是跟著,也學著驅馬慢跑幾圈;然而一到摸魚,陽筠就站在一旁靜靜看,陽曦總像沒注意一樣,也不多招呼她,不時抬頭衝著陽筠明快地笑,接著就隻繼續陪著陽筱,由著她往自己身上潑水,哄她高興。

姐妹倆人性格大不相同。陽筠從小由母親帶著,學了不少東西,即使如今是叔叔照料也不曾間斷,小小年紀,詩書畫均已有小成。陽筱平日卻喜歡騎馬射箭、舞刀弄槍,直到七歲被陽筠強行按住才開始認真讀書,然而隻讀了《女誡》《女論語》並《列女傳》,陽筱就開始不耐煩起來,讀書練字十分敷衍,任陽筠如何哄如何勸都不理會。

時間久了,陽筠也懶得理她,索性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每日時間排得滿滿,陽筱則幹脆丟了書本功課,專心胡鬧起來。

日子如流水般過著,轉眼間又是幾年。這日,陽筠正在屋子裏研究幾枚古琴殘簡,陽筱興衝衝地快步進來,還沒進門就嚷道:

“姐姐成日價太也清閑!外頭那麼大的動靜,竟也是聽不見?”

足足過了幾息,直到陽筱已經在屋子裏站定了,陽筠才淡淡道:“那麼大的動靜,自然聽見了。”說著,又將手裏的幾枚竹簡調了調順序,仍是沒抬頭。

陽筱也不在乎,一手叉腰,一手扯出帕子扇風,看著站在書案前的姐姐,不以為然地繼續道:

“也不知來了什麼人,叔父安排了好大的儀仗迎接他,我想去瞧瞧熱鬧,卻被叔父派了人攔住了。這些年除了早朝議事,叔父別的可沒攔過我。姐姐你說,是不是其他國主什麼的,還是燕國又派了大人物來呢?”

陽筠又調了調竹簡的順序,喃喃道:“果然這事兒還是交給禮樂大夫好,我要了來也沒什麼用……”

語畢她才抬起頭來,看著妹妹因一路疾行而透紅的臉蛋,不禁一笑:

“來的是什麼人跟你有什麼關係?不讓你去看你就呆著。我問你,陽槿去了沒?”接著伸手去拿案頭的一疊素色帕子,又低下頭,小心翼翼包住一枚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