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莫奈何!”
楊謀一有意無意的瞧了眼對麵壁上的字畫,若有所思地默念一聲,隨即視線下移,凝視陳潛,他倒真想看看,這個深居簡出的南中第一書生,還能說出什麼高見。
陳潛微微眯眼,嘴角不禁一翹,既然他還想繼續聽,那索性如了他意,略一沉吟道:“其實,你現今拍攝的多部紀錄片,無論是有關西域植樹義工的《綠色夢想》,還是清潔工的《最早的身影》等等,當時在網上都引起一定的反響,眾多網民爭相轉載,隻不過熱度一過,又沉寂了下來。在下拙見,並非是你的紀錄片不夠好,而是你的定位有誤……”
“此話怎講?”
四個字,楊謀一不禁脫口而出,忽見一旁還有李老和蘇明眸在場,隻得暫時按捺住繼續追問的念頭,等候陳潛回答。
“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想一個問題,自古流傳下來的許多著作,諸如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大名著,傳世二字自然當之無愧,可為人津津樂道的為何隻是少數,大部分都淪落書海?最近我研讀《素書》,終於找到了答案。”
陳潛說著輕歎一聲,麵露唏噓,“《素書》開篇言道: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這個‘道’,支配著天地萬物變化,每個人都在遵循和追尋它,但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麼。那些傳世名著,人們需要仁義道德,所以有了四書五經;人們不敢丟棄曆史,所以曆朝曆代皆有史官;人們不能缺少幻想,所以四大名著經久不衰。這正是名著能夠傳世的‘道’。紀錄片,其實也相當於書籍,其中自然也有傳世的‘道’。”
“你拍攝的紀錄片隻能保持一定熱度,很快就石沉大海,因為你還不夠了解觀眾真正需要什麼。當然,我也不了解其中的‘道’,不過我相信,你拍攝的紀錄片隻要能夠持續不斷的感動和震撼觀眾,不打一槍就換個地,厚積薄發之下,它一定能入住觀眾的內心,就像一些係列電視劇,它已經成為了一種品牌。”
陳潛言至此處,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說起來,我可是你忠實的粉絲,你拍攝的每一部紀錄片我都有收藏,不過我看完之後總有種不過癮的感覺,就比如《綠色夢想》,除了西域植樹義工,我同時也想到和植樹有關的其他事跡,比如護林員,伐木工,偷獵者等。要是能有《綠色夢想》的係列片,我相信它不會沉寂得那麼快,甚至可能成為一部現象級的紀錄片。”
楊謀一早已聽得目瞪口呆,陳潛的這席話,每一句都像是在剖析他的內心,不僅深以為然,更感受到一種異常的激動,就好像自己追尋已久的“道”,終於就要接近它了。
他拍攝《綠色夢想》之時,也曾想過拍成一個係列,囊括與綠色有關的一切,不過這個想法太過驚世駭俗,也許花一輩子時間也不一定能夠做成,而且自從經曆西域之行的艱辛,已經令他感到恐懼,打心底不願再繼續下去。
現在經陳潛提點,他才發覺自己大錯特錯,他本來已經抓住了夢想的尾巴,到頭來卻主動鬆手了。
“原來,每個紀錄片其實都有‘道’的存在,隻要我把‘道’圓滿呈現,哪怕隻是一個再普通的素材,它也能夠流傳許久,甚至……傳世!”
楊謀一喃喃自語道,心中既是氣餒又是心酸,但很快便被希望填滿,他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拍攝一部傳世紀錄片的正確道路……
“一將難求……真是累死我了!”
陳潛終於忍不住鬆了口氣,連忙找了個座位坐下。
自一開始撬楊謀一這個人才,他便已再度開啟撬牆腳領域,配合撬牆腳模式,時刻將高度集中的精神力聚焦在他身上,本想利用“見縫插針”直透楊謀一內心,不過卻遭受到一種無形的屏障,並不能像上次一樣輕而易舉地窺探到蘇明眸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