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秘帖 翁
——陰陽師外傳
——————————————————
負犬小說組錄入
原著:夢枕獏
翻譯:茂呂美耶
掃圖:狐狸
錄入:暗喵
http://blog.sina.com.cn/makeinunovels
http://weibo.com/makeinunovels
僅供個人學習交流,嚴禁私自挪作商業用途
下載請於24小時內刪除,本組不負相關責任
請體諒圖源、錄入、校對等人員的辛勤勞動
不可修改此文本檔內容,轉載務必保留信息
———————————————————
世間讀者或許都認為《源氏物語》是部戀愛小說,但是,這部小說其實寫的是「物」。
「妖物」的「物」……
日本的平安朝,是光華與曖昧並存,
人與妖鬼雜相共處的時代。
在這個朝代誕生了日本最為風流多情的傳奇美男子——光源氏。
人稱光君,風姿翩翩,是眾人眼中光明輝華的象征。
光源氏周旋在諸多情人之間,多采多姿的戀情令人羨煞;
然而,懷孕的妻子葵之上橫遭妖物作祟附體,鎮日昏迷不醒。
宮中的陰陽師皆無計可施,光源氏遂轉而求助行事詭異、
聲名狼借的民間陰陽師——蘆屋道滿。
然而,妖物仍不為所動,隻丟出一道謎題:
在地底迷宮深處的黑暗中,
獸頭王用黃金杯喝著黃金酒在哭泣……
光源氏能夠參透這道謎題嗎?
連百鬼夜行中的大妖都認不出的妖物,究竟是何方神聖?
光源氏的天生異相與奇能,於此又有何淵源?
男人與女人,人與獸,陰與陽,
愛戀與悲哀,過去與未來,
菩薩與阿修羅,地獄與極樂,
黑暗與光明,神隻與妖鬼,
人與人之間的……盛宴,才正要開始。
你盡管去作祟,沒關係……
你所作的祟,全讓我來承擔。
———————————————————
作者|夢枕貘|
1951年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1973年畢業於東海大學日本文學係。1977年,於《奇想天外》雜誌上發表〈青蛙之死〉而初出文壇。除了廣受好評的「陰陽師」、「狩獵魔獸」、「餓狼傳」等各係列作品外,更在山嶽小說、冒險小說、詭異小說、幻想小說等領域,不斷令廣泛讀者為之入迷。為日本SF作家俱樂部會員、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
※個人網站「蓬萊宮」:http://www.difiadv.co.jp/baku/
譯者|茂呂美耶|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5-1988年曾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歐卡桑的尖嘴兒子》「戰國日本」係列、「字解日本」係列,譯有「陰陽師」係列、「半七捕物帳」係列、宮部美幸時代小說係列等。
譯者|茂呂美耶|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5-1988年曾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歐卡桑的尖嘴兒子》「戰國日本」係列、「字解日本」係列,譯有「陰陽師」係列、「半七捕物帳」係列、宮部美幸時代小說係列等。
目錄
序幕
卷一 車爭
卷二 道摩法師
卷三 謎題鬼
卷四 六條禦息所
卷五 摩多羅神
卷六 阿哇哇十字路口
卷七 大酒神
卷八 蟲
卷九 太秦寺
卷十 常行堂之宴
終卷
後記
對不起,這是部傑作
附錄
《源氏物語》簡介(附《源氏物語》人物關係圖)
蓋翁之妙體,若追溯其根源,乃於天地開辟之初出現,直至現今人王,始終守護王位,潤益國土,為人民造福,從不間斷。
若追溯其本體,乃兩部(注1)越遇之大日(注2),或超世悲願(注3)阿彌陀如來,或應身釋迦牟尼佛,具法、報、應三身為一德。
一德分三身,即現為式三番(注4),翁(注5)也……
——《明宿集》(注6),金春禪竹(注7)
注1:指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曼荼羅。
注2:指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大日如來。
注3: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亦即超越十方三世諸佛的悲願。
注4:廣義的「能樂」為「式三番」、「能」、「狂言」之總稱。其中「式三番」內容為祝禱之舞與吉祥詞,被各地視為鄉土藝能與神事加以保存,在能樂中是非常神聖隆重之曲。
注5:「翁猿樂」,「式三番」別稱。據推斷,翁猿樂承繼呪師猿樂係統。能樂集大成者世阿彌主張:能樂的謠(戲曲)與舞之根本即為翁之謠與舞。
注6:能樂理論書。
注7:一四○五—一四七○(?),能樂演員、劇本家,世阿彌的女婿。
序幕
一
來自異國的相士在七條朱雀的鴻臚館(注1)與那孩子會了麵。
高麗相士第一次見到那孩子時,心裏暗忖:
——是女子?!
這也理所當然。
那孩子身穿長下擺的白平絹單袴,看上去確實像個女童。但是,比起服裝,那孩子的白皙膚色更令他看起來像個女童。而且,他的白,並非普通的白。是那種透明得似乎可以看得見肌膚內血色的白。
那孩子四周飄蕩著類似肌膚內的鮮血芳香。
長相很美。
相士於事前已聽說那孩子行年七歲。
又聽說,那孩子是右大弁(注2)的兒子。
對方托相士給那孩子看相,相士一口答應。
「無論風水或宿曜,大體上我都有心得,我去看看吧。」
相士於兩天前如此說。
因此,今天那孩子被帶到鴻臚館,此刻正坐在相士麵前。
孩子睜著細長清秀的雙眸,麵無懼色地望著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