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進程
人類文明,究竟要走向何方?
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使本國強大,他國落後?還是各國和平共處,共同富裕?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如何減小貧富差距?
任重而道遠!
人類文明,其最終方向是什麼?
個人的想法是這樣的:
1.沒有貧富差距,沒有疾病痛苦;
2.女的漂亮男的帥;
3.人均壽命120歲以上;
4.不懼怕各種自然災害,不會因自然災害而發生非正常死亡事件;
5.國家概念日趨淡化,貨幣統一,社會秩序井然;
6.能源供應無限,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沒有汙染;
7.更先進的翻譯機,能夠同步翻譯,語言教學完全被替代(可以花更多的時間用於研究和探索),並能夠初步的解讀動物的叫聲,與動物進行淺交流;
實現以上目標,其具體的措施應該如何?
1.計劃生育。什麼是計劃生育?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少生少育”和“晚生晚育”,而是根據人均社會資源進行生育,也就是依據人均耕地資源,人均林地資源等數值進行有計劃的調配。我國一直以來倡導的計劃生育,其本質即是如此。然而,由於“無知”的普遍存在,使得即使是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部門的官員和工作人員在其工作中都沒有明白這一點,隻知道按照上層領導所製定的計劃生育方案進行宣傳(目前是人口眾多,所以不能多生),以致於使得“無知”的普通百姓更無知,以為計劃生育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不生。
中國的人均耕地是多少?隻有1.4畝多一點,南方可以一年多熟,北方很多地方隻能一年一熟,甚至不進行耕種。這麼少的人均耕地麵積,一是因為中國的地質條件,二是因為目前巨大的人口基數造成的。國富民強,需要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最實在的最低工資的增長,當大部分的財富都在少數人的手中而廣大的民眾都生活於貧困線時,即使這個國家的人均GDP再高,這也是一個貧困國家。反之,一個國家的最低收入水平都可以生活無憂,不愁吃喝,那麼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富裕的國度(相當於低保可支配收入可以讓貧困國家羨慕)。這樣的富裕國度,其人均耕地必然是相當高的,比如10畝,甚至更多,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機械化工作,10畝土地的工作可以比較輕鬆,收成完全吃不完,用於養殖(可以獲得肉食)和深加工(紡織化工或能源等),可以使每個人都不在貧困線徘徊(國家最低收入者可以支配10畝地的產出)。除了耕地,我們還有林地,還有河流海洋等資源,即使是一片空地,它也是空間資源(人均土地),隻要等到合理的利用,都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和財富(空地加陽光和設備就可以進行太陽能轉化獲得熱能或電能等,空地和流經空地的空氣加設備投入可以利用風能等),這就是一個國家的額外財富,可以創造出富人,他們是科學家和進行社會資源調配的企業家或商人,當然,即使是富人,在其未發家之時,也擁有國家最低的保障,這個保障的多少就是依據人均耕地的多少?
目前而言,中國的人均耕地日趨萎縮,除了耕地沙漠化、荒漠化、耕地占用等問題,人口基數的慣性增長也是其主要原因,一旦熬過這個時期,人均耕地的數值就會呈現良性的增長趨勢,不過,即使是再良性,想要使得耕地上的產出使人富裕,還是比較困難的問題。所以,不能因為所謂的人口紅利喪失而讓中國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改變,變為鼓勵生育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基數不下去,人均耕地數據依然出於貧困線,農民收入也就不會因農業科技的發展而增加(沒有可種之地),農民依然是社會的底層,貧困線的常客。隻有持續降低人口基數,才能使得貧困線的常客“農民”脫貧致富。
歐美,他們目前都在鼓勵生育,這也是“計劃生育”,因為他們實行這樣的政策是依據他們的人均耕地等數據,這個很合理。然而西方的一些無知而大言不慚,或者是別有用心者卻來以此來職責像中國這樣實行少生少育的國家政權“沒人性”,“不講人權”等,並引導國內的無知群眾和媒體以此來質疑國家的政策,以及影響相關“無知”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言行,對國家的長期發展和文明進步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