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這個姓氏的存在恐怕不比軒轅這個姓氏晚,甚至比軒轅這個姓氏還早!相傳西陵氏之女嫘祖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的元妃。
遠古時代的有媧部族,就居住在今天的豫西南地區。《世本?氏姓篇》載:“女氏,天皇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清張澍稡集補注本)。“天皇”指伏羲,“弟”通作娣。“汝水”源於今河南嵩縣龍池漫山西麓,古道流經汝陽、郟縣、舞陽、汝南、新蔡至淮濱縣而入淮河。“汝”本當作女,汝水當因是遠古時代女媧族的居住地域而得名。這說明女媧氏居住的地域,南達汝水沿岸。《隋書?地理誌》河內郡濟源縣有“母山”,即王母山。北宋《新定九域誌》卷1說: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媧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禱之”。這裏的“母山”、“皇母山”是指今河南濟源、孟州境內的太行山南麓。也就是說,這裏的太行山亦名女媧山。可見女媧氏居住的地域,北抵太行山南麓。《史記?魏世家》載:“昭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拔我蒲阪、陰晉、封陵。”《史記正義》:“封陵在古蒲阪縣河曲之中。”“封陵”亦名風陵。《水經注?河水》載:潼關“北隔河有層阜,巍然獨秀,孤峙河陽,世謂之風陵,戴延之所謂風塠者也。”楊守敬按:“《燕策》、《史記?魏世家》、《秦本紀》、《年表》作‘封陵’。”王國維校:“‘風塠’,《禦覽》引此作風堆,又引戴延之《西征記》雲:‘伏羲、女媧,風姓也’。此當是女媧之墓。……《寰宇記》雲:‘河東縣三裏風陵,是女媧之墓,秦漢以來俱係祀典’。”這說明“女媧墓”在今山西芮城縣西南的黃河岸邊,世謂之“風陵”,秦漢以來受到“祀典”。唐《元和郡縣圖誌》卷10《河南道六》載:任城縣“承注山,在縣西南六十七裏,女媧生處。案今山下有女媧廟。女媧陵在縣東南三十九裏”。這裏的“女媧廟”、“女媧陵”在今山東濟寧市東南。由此可見,距今約八、九千的女媧氏,當居住在今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關的河南西南部地區,後來其東部邊沿可能達到山東西部。考古學發現以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為代表的裴李崗文化,可能就是女媧、伏羲部族的文化遺存。有蟜氏和西陵氏居住的平逢山,就是位於今洛陽市的北邙山。《山海經?中山經》說;“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穀城之山。”郝懿行疏:“平逢山即北邙山,郟山之異名也。《地理誌》雲:河南郡穀城,蓋縣因山為名,山在今河南洛陽縣西北。”這裏的“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左傳?定公八年》載:“單子伐穀城。”杜預注:“穀城在河南縣西。”《後漢書?郡國誌》說:“穀城,瀍氷出。”這說明“穀城”在今洛陽市西北部據《太平寰宇記》說:“邙山在河南縣北十裏、洛陽縣北二裏,一名平逢山,亦郟山之別名也。”這說明“平逢山”乃洛陽北邙山的別名,位於伊、洛之北包括今新安縣東部和孟津縣全境的邙山嶺上。由此可見,距今約六、七千年的有蟜和西陵氏,當居住在以洛陽北邙山為中心的豫西地區。這裏發現以澠池仰韶、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和汝州洪山廟為代表的仰韶文化,可能就是有蟜、西陵氏的文化遺存。
夏禹之妻“女憍氏”,亦為有媧氏之女。《大戴禮記?帝係》載:“禹娶於塗山氏之子,謂之女憍氏,產啟”。“憍”,通作嬌。《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說:“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這說明大禹治水時,娶“塗山氏”之子女憍(嬌)為妻。頗為有趣的是,這位“女憍”亦名為女媧。《史記?夏本紀.正義》引《帝係》作:“禹娶塗山氏之子,謂之女媧,是生啟。”同書《史記索隱》說:“《世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這裏所謂“塗山氏號女媧”,就是說“塗山氏”本是居住在塗山地區的女媧部族之義。
然而,“塗山”的地望在哪裏?以往卻有不同的說法:或以為在在今安徽壽縣,或以為在今安徽懷遠縣,或以為在今四川江北縣,或以為在今浙江紹興,或以為在今河南嵩縣。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們認為,當以在今河南嵩縣說為是。這是因為“塗山”不僅是大禹妻家的居住地,而且也是大禹會合諸侯的地方。《左傳?哀公七年》載:“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玊帛者萬國。”《國語?魯語下》說:“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這裏的“會稽山”即塗山。《水經注?淮水》說:“塗山有會稽之名。”楊守敬疏:“《述異記》上:‘禹會塗山,防風氏後至,禹誅之’。”是其確證。從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來看,夏部族的活動中心當在今嵩山周圍的伊洛、汝潁流域。因而大禹治水的活動地域,絕不可能遠涉到今安徽、江淅一帶。《逸周書?度邑解》記載周武王的話說:“我南望過於三塗,我北望過於有嶽。”杜預《左傳?昭公四年》注:“三塗,在河南陸渾縣南。”《水經注?伊水》載:“陸渾之西南王母澗,澗北山上有王母祠,故世因以名溪。……伊水曆其下,曆峽北流,即古三塗山也。”這裏的“王母”即禹妻塗山氏。顧頡剛先生說:“禹娶塗山,從禹傳說的核心來看,應該在這邊(三塗山)才對,所以我以為塗山即三塗山的簡稱。”[5]因此,“塗山”即三塗山,在今河南嵩縣西南約5公裏。這就是說距今約4100年前後的虞夏時期,我國遠古時代著名的有媧部族,仍居住在今天的豫西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