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敬亭
當年的金陵,名流薈萃,群賢雅集,十分熱鬧。這主要是北方農民起義,讓一些達官顯貴南遷。一時間,一商一樂,一南一北,兩塊繁華之地更加繁華,遙相呼應。商業繁華處,還是現在的新街口,當年叫水西門,娛樂繁華處,還是現在的秦淮河。他到金陵,本來想尋一個場所,辦個說書大舞台之類的,可是這家請那家帶,甚至要排隊,就像今天吃肯德基一樣,要提前十天下定金預定,結果總是跑場子,停不下來。金陵都以請到他為榮。
聽了我的解說,她似乎不屑,說,一個說書藝人,能有這麼大的影響?莫不是成了郭德剛?
你說的有道理。我說,還真有點像。
你是不是也從他那裏繼承了什麼?她調侃說。
你看像嗎?我問。
有幾分。她答。
一開始當然關心這個姓柳的本家,深入了解,才知道他的成長經曆就像是一個勵誌故事,值得研究。我解釋道。
哦,是嘛?她邊喝牛奶邊淡淡應道。
像吳梅村,錢謙益這些當時文學大家,都為他寫過傳,寫過讚,吳梅村稱讚他有“文士舌,武士色”。且他與吳梅村之相交,簡直成了明末清初一段文壇佳話,兩人友誼,一直延續了幾十年。
飯有幾分涼了,味也就淡了。我立刻把最後一塊雞柳釵著塞到嘴裏,大嚼其肉,差點噎著,我又喝了一口牛奶。
說起的他的名字,還真有點意思。我加快節奏說。你還知道,李白寫過一首關於敬亭山的詩吧?
當然。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
其中後兩句是名句: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我回顧說。敬亭山,在現在AH省宣城境內,古叫宣州,是六朝以來的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裏做過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遊覽宣城。敬亭山在XC市北,山上有萬鬆亭、虎窺泉。登山下俯,煙市風帆,極目如畫,美不勝收。一天,這位前輩與流落江南的幾十個人一同來到敬亭山下,大概天氣太熱,一個個便都在柳樹下乘涼。清風徐來,柳枝拂麵,好不愜意。他便起身,撫摸著大柳樹粗黑的枝幹,望著遠處的敬亭山,感慨說:從今天起,我改姓柳了,名字就叫敬亭,請大夥兒賞臉,就叫我柳敬亭吧。大家知道他愛開玩笑,並沒有當一回事兒。哪知二十年後,金陵出現一位柳氏說書人,名動天下。隻聽說此人身材高大,麵黑有光,說書時舉手投足,啟承轉合,實在了得。這才想起,他,莫不就是敬亭山下那個改名的說書青年。
這名字改得很有味道。料想他文化也不會太差。她笑著,盯著我說。
恰恰不是。我說。
哦?她略感吃驚,放下已經喝完的牛奶。
我扒了幾口飯,邊吃邊說,很不雅觀。
他出生在泰州曹家莊打漁灣的一個漁夫家庭,當時泰州屬於揚州。據說他小時候性格剽悍,常幹些強橫刁蠻之事,後被惡人告上官府,按律當殺頭。在那時,黑白顛倒,什麼事發生都有可能。有人見他年紀太輕,便叫他外逃。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從此離開了家鄉。身上什麼沒有,倒一直帶了本野史話本,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故事書。要說一個人喜歡書,也不至於壞到哪去。他日夜兼程,以為自己已經跑了很遠,後來才知道,他落腳的地方離家鄉泰州不到百裏,名叫盱眙,當時屬於AH也就是現在龍蝦比較出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