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進步的源泉(1 / 2)

觀察公司如何創造和分配財富,就是觀察社會如何進步。

正是因此,當我們把香港中華煤氣公司之百年曆程和進入內地市場並獲得長足發展的曆史作為一軸長卷展開來看時,就會發現,自由競爭市場下生長起來的企業個體獲得發展,對於一個國家的進步是多麼重要。

起源於為香港供應最早的街燈煤氣的中華煤氣公司,伴隨著香港作為一個商業社會已經成長了一百四十六年。在香港,這個公司很明顯地形成了能力壟斷。盡管香港人人都可以注冊煤氣公司並運營,但在中華煤氣公司曆經百年投資的數千公裏的管道麵前,不會有一個資本持有者敢於輕言挑戰。

這種事實壟斷會有很多人有爭議,而且這種爭議的存在始終促使著中華煤氣作為一個公司克勤克儉、步步寸進,從而形成了極富特色的中華煤氣公司管理特色。但在現實層麵,中華煤氣公司管理特色上的巨大優勢,包括了客戶滿意度、供氣價格和員工服務效率等諸多因素上令人生畏的數量指標,使中華煤氣公司成為一個非常標準的產業標杆。所以盡管假想對手無數,但其事實的壟斷地位卻無人能夠撼動。

這種假想中的競爭和事實上的穩定,正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在自由競爭條件下持續進步的來源。假想中的競爭和持續不斷地對公司地位的爭議挑戰,對於中華煤氣公司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進而在公司內部強烈地轉化為管理層的社會責任感。使得中華煤氣不斷在管理優化——成本降低——獲得市場——貢獻社會福利這個循環上前進,最後達到現在優勢無人可及的現實。同時為香港地區的社會穩定和民眾福利,提供了一個方麵可靠的保障。

但壟斷,也可能讓壟斷者得意忘形。

我們將在本書中看到,正是由於中華煤氣公司的不斷努力,香港公眾才得以在自由市場經濟不斷通脹的客觀條件下享受相對漲價較小的煤氣價格,同時這種供應的可靠程度如果用數字來表示的話,那就是香港民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打開煤氣開關,得到穩定的煤氣供應概率高達99.995%以上。

我們知道,把一件事情做成和做到“很好”,其努力程度差異以百倍計。而做到以中華煤氣公司內部慣稱的“四條九”標準,則作為供應方努力如何,我們可以在本書中讀到。

正是由於這種強烈的自我約束和自我進取要求,使得中華煤氣公司在事實壟斷的情況下,並沒有成為社會福利的破壞者,而成為穩定社會的柱石型企業。把公眾的煤氣龍頭交給中華煤氣,是香港社會的一個最優和放心選擇。整個社會就是在這樣一個個最優的選擇中,實現了不斷的進步。

對於中華煤氣這樣一個把市場做到極致的企業,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增長從何而來?追求完美的管理目標和不斷增長的社會福利要求,必然會增加企業成本,使得中華煤氣公司麵臨股東的增長要求壓力。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壓力,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百年公司與一個新增的中國內地市場相遇過程。如果能力造成的事實壟斷是一種長期努力的結果,那麼增長極限就是下一個等在門口的壁壘。穿透這層壁壘,就使中華煤氣從單個的城市工商業企業走向集團型企業的一個門檻。

發展中的東方國家觀念使得中華煤氣幾乎是必然地走向內地。開放中國對於先進管理和資本的追求使得中華煤氣在1997年之後得到了市場的另一種獎勵:由於在香港出色的運營標杆,中華煤氣在內地多個城市獲得了專營權。市場通過政府的信任,給中華煤氣以額外的獎勵。

從最早的1994年進入內地市場,到1997年開始大規模在內地擴張。中華煤氣作為一個法人在內地的曆程麵臨著四個挑戰:不夠好,還可以更深入講:

其一是,一個具有長期精細化管理的企業如何在內地不均衡的市場條件下,以令人愉快的方式使得多個公司彙集到集團的總體目標下來,並逐次齊步前進;

其二是,在競爭對手都在快速跑馬圈地的情況下,如何既專注於內部管理的精細化,使得中華煤氣的香港模式可以漸次複製並有序創新,同時又不斷贏得市場更多的選票,在更多城市贏得經營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