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人的本性喜歡獎勵,害怕懲罰。管理者在管理中必須恩威並用,寬嚴得宜,才能相輔相成,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所謂“寬嚴得宜,恩威並用”的意義,並不是恩、威各占一半,而是說要依情況而定,恩威配合,以身作則地教導部屬。隻有這樣,部屬才會樂意完成你交給他的任務。

當寬則寬,當嚴則嚴

領導對員工寬嚴得宜,恩威並用,才會事半功倍。當然這並不是說要讓恩與威各占一半,而是說要依事情的情況而定,恩威配合,以身作則地教導部屬,如此,部屬才會樂意完成你交給他的任務。

在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備前岡山的藩主叫做池田光政,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位當政者,要想統治好一個國家,必須要德威兼備,寬嚴得宜。如果隻施以小惠,而沒有威嚴,國民就會像一群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不聽教誨,將來更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相反地,如果對任何事情都采取嚴厲的態度,或許在表麵上能使人遵從,但絕不能使人心服,事情也就很難順利進行了。所以一定要有公平的賞罰,施恩於人,如此才是真正的威嚴。沒有恩隻有威是沒有用的;而沒有威隻有恩也不會發生效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百姓的想法,如果無法做到,即使恩威並施,也不會發揮真正的效用。”

如果你的一個員工犯了錯,你是該安慰還是該罵他一頓?有時安慰比罵更有效果,有時罵比安慰更立竿見影。但是,該安慰的時候你卻罵,該罵的時候你卻安慰,會把本來沒有那麼糟的事情搞得更糟。是恩是威,全靠管理者的悟性來把握了。

在生產塑膠加工機械的工廠,由於射出成型機的改良設計,有位技師跟生產組的組長發生了衝突。技師是大學畢業學曆,到公司才1年多;那位組長是高中畢業,但在公司裏已經工作11年了。

技師認為,他們製造的射出成型機,應該在射出速度上加一個自動控製鈕,那位組長則認為不必多此一舉,隻要在射出口上加以控製就可以。兩個人意見相左,鬧得臉紅脖子粗地大吵起來。

那位組長說:“老子在工廠裏幹了十幾年,整日與這些機械為伍,連哪裏有個小螺絲釘都記得清清楚楚,你才來了幾天,隻不過在書本上多學了點理論,就地位比我高了,其實你狗屁不通!”

技師則反唇相譏道:“機械結構的原理,我比你清楚得多,你想用土辦法來改造機械,那真是差的太遠了!”

這種彼此不服氣的心理,當然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位技師一進入工廠,這種想法不協調的現象就開始醞釀了,這次的事件隻是個導火線而已。

衝突發生之後,老板在處理上頗感為難。因為就事論事誰都沒有錯,但實際上又不能不問不管,否則,讓這種不滿的心理狀態繼續發展下去,後果將非常嚴重。

可是,如何管呢?如果把技師數說一頓,不但技師會認為老板不重視新技術、新構想,也會增長那些老技工的氣焰。如果把老技工出身的組長罵一頓,一定會引起老技工們的不滿,認為老板不重視他們,說不定一氣之下,拍拍屁股不幹了。

最後,他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把兩者的權責劃分清楚,另外設立一個開發部,由那位技師主持,挑選了幾位年輕、好學的技工跟著他一起研究,專門從事改進產品的工作。那位組長則專門負責生產,兩個人互不幹涉,就不會發生直接衝突。

此外,這位老板還用了點小手段,消除了雙方心中的“怨氣”。他把那位技師叫到辦公室裏,用誠懇的語氣跟他深談了一番。他說:“你年輕有為,將來公司的發展全看你了,依你的能力,一定能在新產品開發上有突出的表現。”

他本想給技師再加點工資,如果調了他的職務再加他的薪水,無異於告訴老員工,他對這位技師更加重視了,會更加激起老員工的不滿。所以他悄悄地告訴那位技師:“你現在獨當一麵,責任加重了,我應該給你加一點薪水,但我相信你了解我的苦衷,現在還不能給你加。好在你還年輕,又有自己的理想,不會計較這些。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我絕對不會讓你吃虧。”

接著,他又把那位組長叫到辦公室,一見麵他就用帶著幾分親切的語氣訓起話來:“你簡直是在胡鬧,身為生產組主管,竟當著那麼多人跟人家王技師吵起來,這成什麼體統?年資比人家深,即使有什麼不滿,也該忍下來,事後可以跟我說。你這樣公開跟人家吵鬧,教人家如何下得了台?”

“你已經跟我工作十幾年,你的能力我當然信得過,”這位老板用對待自己人的語氣說,“但你要知道,我們要開發新產品,擴大業務,光憑你我兩個人是不夠的,必須要吸收新的人才,如果我用一個新人,你們就跟人家吵一架,誰還敢到我們這裏來?經驗固然重要,理論也不是一文不值,你到人家那些大公司去看看,負責開發、設計工作的,都是些學有專長的人。以後你的氣量一定要放大一些,免得人家說我這個老板隻把幾個老人當寶貝,幫著你們欺負新來的員工。”

那位組長本來一開始還有滿肚子的話要說,被老板訓了一頓,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老板對他這樣好,把他當成自己人看待,也就無話可說了。

“現在我把你們的工作分開,”老板最後說,“你負責生產,他負責新產品開發,不過,你要弄清楚,你們的工作性質雖然不同,但並不是互不相幹的,他在工作中需要你支援的,你一定要全力去協助,不管有什麼委屈,可以跟我說,絕對不能再跟人家當麵吵,否則,我可是不答應你。”

由此可見,這個老板就是很懂得“恩威並用”的人。技師和組長犯的是同一個錯誤,但由於對象不同,他處理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而且,兩個人都認為他處理的很得當,對他產生了更大的向心力。

假如那位老板用對待組長的態度去對待那位技師,那位技師在一氣之下,也許會拍拍屁股不幹了。同樣地,用對待技師的態度來對待那位組長,他不但不會認為你對他客氣、尊重,反而會認為你在跟他鬧“虛套”,不夠親切。

總而言之,一個領導在處理情況時,恩威並用,寬嚴得宜,才能相輔相成,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所謂“寬嚴得宜,恩威並用”的意義,並不是恩、威各占一半,而是說要依事情的情況而定,恩威配合,以身作則地教導部屬。

“火攻”與“水療”相結合

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領導方式和管人策略,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管人局麵。一個高明的管理者總是對局麵有著超常的控製力,靠的就是軟和硬的兩手策略。

日本有位企業家歸納他的管人經驗時說:“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吃。”意思是對下屬施威,批評或者責罰,使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待他的愧疚心平息下來,又要恰當地給他一些鼓勵,引導他朝正確的方向走。這就是軟硬兩手管人策略的具體應用。

可以把管理者的發火喻為“火攻”,也可以把管理者的激勵視為“水療”,水火並進,雙管齊下,因人因事而相應采取措施。

管理者發火之後,給下屬一段時間檢討自己的行為,同以前的錯誤行為說再見。然後管理者要有計劃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你可以把自己認為有權威的下屬找來,與他深入長談,這時用詞不妨懇切些,態度要真誠自然,讓他感受到你確實是器重他,依靠他達到與其他下屬的交流。

管理者隻需通過這些中間人的傳播作用,穩定大眾心理,而不必直接出麵。由權威型的中間人將管理者的意圖代為轉述,每個員工都會反應過來:“原來上司也不是冷酷無情的。”他們也許會想到:好好幹仍有升職加薪的機會。努力吧,管理者也許會因為我的工作能力對我另眼相看。

可見,管理者的“火攻”雖對眾人而發,但對個別人而言,又有不同的做法。下屬中確有出色的人才,這種“千裏馬”是不能重鞭的,對於好勝心特別強的人,對於極有反抗精神又能力非凡的人,就不能再用強權壓製得他們無法喘氣了。

“過猶不及”,有的人是用高壓無法使之屈服的,這時就要演示給他看:我對普通人是發威的,但對你不同,因為你是特別出色。好勝心特別強的人也極敏感,一旦體會到這種信息,他們就以“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來回報你。這種情況其實領導也在發威,不過威施於無形之中。

有威懾力的管理者一般決斷力強,辦事爽快果斷,常常是一字千金,憑這使人折服。下屬也會因為佩服你而不自覺地向你靠攏,秉乘你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