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巨石門前(1 / 2)

烏涅華時間下午4點23分,辛卡基下水道第二層。

溫暖的陽光與幹淨的空氣,這些正在失去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讓隻顧眼前的人們追悔莫及,又或者他們當真隻求一世逍遙,遺禍了子孫也笑笑罷了。顧實的思緒飄得很遠,他會想到冰川的融化、大地的幹涸、城市的傾覆以及一個個令人潸然淚下的苦難未來,這或是文青的通病,又或是下水道中致病的空氣與看不到盡頭的黑暗讓他有些頭腦發暈了。

探索者們在這黑暗迷宮之中行進了有一個多小時,被環境所折磨的絕不止顧實一個。厭惡黑暗,向往光明,是人類難以改變的本性。長時間呆在這種地方,恐懼將不可避免地縈繞心頭。領頭的虞林夕自然沒有強迫其他人跟著,灑滿陽光的城市也一度隻與他們相隔了一個窨井蓋,觸手可及。但是,卻沒有人想要半途而廢,他們無不閉緊嘴巴,默默跟隨,直到再也聽不到車輪壓過地麵的聲音,直到地下居民陰沉可怖的私語也消失不見,直到他們深入到地下更深處,踏足在了連百歲老人都不曾知曉的辛卡基古下水道中。

這古下水道要比新造的那條寬敞得多,看樣子不單單是個排汙防澇的地方。空氣在這裏依舊粘稠,卻沒有了之前的那股刺鼻臭味,變得可以忍受。外麵的聲音穿不透厚厚的磚牆,如果探索者們停下腳步、放緩呼吸,那麼此地將萬籟俱寂。感知力還是被限製得厲害,單憑眼睛又看不了多遠。顧實望著那深邃的黑暗,感覺這變寬的地道像極了一張深淵巨口,而自己與其他5名探索者則是送上門來的點心。

嗒嗒嗒嗒——

忍受著恐懼,繼續向前,是什麼驅使著探索者們深入黑暗?一開始是因為“迷茫”,到了後半程則變成了“好奇”。他們會好奇,在這感知力全無用處的地道之中,魔女何以從不迷茫,步履輕盈地走過了那麼多路程;他們會好奇,那些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無人觸動的機關暗門,魔女何以全部知曉,如自家房門那般地將它們一一敲開;他們還會好奇,這條綿長的古道究竟通往何方,在黑暗盡頭等待眾人的,會是先人的寶藏還是死亡的陷阱。

嗒嗒嗒嗒——

感受著刺骨的冰涼,呼吸著近乎固態的空氣,探索者們在這古道之中又走了近半個小時,直到一塊寬約三米、高約五米的巨大石塊完全封堵了他們向前的道路。顧實與小白出於本能地駐足遠處,那石塊上散發著一股令他們厭惡的危險氣息。膽大的何瀚宇則自告奮勇,拎著一盞老式提燈,慢慢靠近。

暗淡的火光照出了那石塊的真正麵貌:隻見它鉛灰色的表麵上,野蠻生長著條條銀紋,像筋絡,也像蛛網。銀紋閃閃,光影交錯,它是凹凸不平的,卻不是大自然的手筆,而是人工雕琢的結果。騎兵、劍士、狼人、血族,上麵描繪著一幅烏涅華三族混戰的慘烈景象,鮮血與哀嚎似乎能透過浮雕,直達人心。但這古老的藝術品稱不上完美,巨石的材質並不適合鐫刻,很多地方都被歲月模糊了,再加上石塊中間有一條筆直的豎線,蠻橫地將其一分為二,破壞了浮雕的整體感。

“這是一扇門!一扇由秘銀原石製成的大門!”急於邀功的何瀚宇激動地說道。

狂犬說的一點都沒錯,但虞林夕完全沒有要誇獎他的意思。魔女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這種隻要不是盲人就能發覺的東西說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不說。

最後還是土生土長的烏涅華人愛德華抓住了重點,他從上到下將浮雕看了個遍,隨後輕語道:“日蝕戰爭——星辰墜落之夜。”

是的,如果細觀大門上的浮雕,就能發現它描繪的正是那場毀滅性戰爭的終幕——星辰墜落之夜:斜插在血河中的長槍、失去了主人的戰馬、仰天哀嚎的步兵、撕咬在一起的吸血鬼與狼人,血與肉、淚與沙交織在這片後來被稱作是“埋骨之地”的土地上。而在戰場中央,是光明王與五位大公奮戰日行者的場景,他們揮舞著手中的聖銀器,屠魔斬妖。最後,在星月暗淡的血色天空之中,正有無數流星碎片如火雨一般墜向大地,好一幅末日審判之景。

被愛德華這麼一說,靠門較近的三位旅者也紛紛反應過來。這烏涅華家喻戶曉的日蝕戰爭,即便是旅者也有所耳聞,誰讓這場戰爭實在是太有名了呢。

理查德二世35-45年間,也就是距今兩百多年前,一場可怕程度直逼上古之戰的災難在無光三角·烏涅華全境肆虐,史稱“日蝕戰爭”。戰爭的一方是以“最初的日行者”為首的第四代血族,另一方則三大靈族的聯軍。參戰雙方人數懸殊,集整個烏涅華之力的聯軍卻遲遲無法取勝,這場戰鬥最終持續了10年,並以極其慘烈的方式畫上了句號。

“納達尼亞王國在這場戰爭中失去了約六分之一的人口,傳奇強者隕落無數,三位大公戰死於星辰墜落之夜,理查德二世與剩餘的兩位大公則在之後5年內相繼病逝,真是一場難以想象的災難。”愛德華繼續說道,像是為旅者們解惑,也像是對先人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