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同歸(1 / 3)

世人皆知,前朝大將軍李淳瑛一生共有三位妻子。發妻王氏出身京都高門,是才貌兼得的世家貴女,嫁與李淳瑛後先後誕下兩子,李軍勳加身,她亦受封誥命,李長年邊疆駐守,她便一人育兒持家,打理著整個將軍府。平妻淩氏出身江湖,乃雲州一名武師之女,自幼隨父習武,擅雙槍使長弓,嫁給李後便與夫君同行沙場,策馬相伴帳前,共生共死。李的第三位妻子柳氏是他的一位副將之妹,她嫁入李府時,王淩兩位已逝,她年紀雖輕,性格卻端方穩健,多年來以一人之力打理將軍府上下,陪伴在已年邁的李將軍身畔。

李淳瑛一生除了這三位妻子外便再未迎娶過其他妾室,也不曾留下任何花間軼聞。然而這三個女人究竟誰才是李淳瑛的最愛,外界卻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毋庸置疑是發妻王氏,因為除王氏外,李其他兩位妻子皆無所出,唯有王氏為李淳瑛誕下子嗣,並且連續兩胎都是男孩兒,這不正說明了李淳瑛對自己發妻的情意?而反過來說,母憑子貴,王氏也必然會因為這兩個孩子更得到夫君的寵愛。

當然也有人說,是平妻淩氏,因為發妻王氏乃是李淳瑛父母替他選定的姻親,並非出自他本人的選擇,且王氏出身名門,性格恐怕恭肅有餘,靈動不足,與李淳瑛這個武將相處卻不一定和美。反觀淩氏,李淳瑛一開始能力排眾難將出身寒微的淩氏以妻禮迎娶進門,之後又攜其同行戰場,還不足以說明淩氏在李的心中地位如何?而且兩人在戰場上同行的數年來,執手共赴的艱難險阻不計其數。這種生死之際建下的情意必然非同一般,恐怕不是始終安居將軍府的正妻王氏所能及的。

另外還有人說,李淳瑛最愛的應該是他最後一位妻子,柳氏。柳氏嫁入李家的時候,李淳瑛早過知命之年,兩個陪伴了自己多年的女人也早已不在人世,他帶著一身傷痛換來的功勳,回到京都頤養天年,在空曠而沉寂的將軍府中偶爾回想起當年戰場上的硝煙和熱血。而此時的柳氏卻剛剛碧玉之年,春華正茂,這個秀美而又沉靜的年輕女孩兒身上充滿著李淳瑛已經失去如今再也找不回來的青春華光,在這種情況下兩人的結合就彷佛枯柴遇到火星,豈不一觸即燃?更何況,柳氏才是那個真正陪伴李淳瑛走到人生盡頭的女人。

是以,對於李淳瑛與他三位夫人之間的關係,一直是長安京坊間茶餘飯後的談資,大家津津有味地談論著大人物們的愛恨八卦,為不與自己相幹的事爭論不休。直到後來,李小將軍成了新的李將軍,在朝堂上接替了他父親的位置,然後又過幾年,岐州的叛軍打進了京城,皇帝在金鑾殿上自刎,大燕一夕之間成了前朝,新朝建立,叛軍首領成了新的皇帝,群臣們卻依舊在金鑾殿前叩首跪拜,高呼萬歲。然後李將軍又變成了鎮國侯,就連那座已經快八十歲的將軍府也換了牌匾變成了鎮國侯府。從那時開始,終於不再有人談論當年的李老將軍的事。前朝之事,恍若隔世,大家諱莫如深,彷佛避及某個令人尷尬的舊傷疤。

反倒是玉缺,偶爾午夜夢回,會想起老人,當年抱著他在膝頭,講自己年少時是怎樣膽大妄為在京城搞得雞飛狗跳,惹下許多亂事,留下一身紈絝罵名,家裏又是如何為管束他給他匆匆定下親事;十七歲成親洞房夜,天不怕地不怕的他第一次心生怯意,掀開罩頭,隻看見王氏微微泛紅的臉頰和手中握緊的繡帕;紅燭下發妻低垂的眼簾溫柔繾綣如畫,卻從此嵌入他的記憶再不褪色;二十九歲因公務途徑雲州時,一身勁裝的舞槍少女,紅纓如火,笑比燦陽,她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駿馬,就這樣直直撞進他的心房再也沒有出來。

每次說到這裏,老人都會忍不住大笑起來:“你可是不知道飛瓊當年馬上的身姿有多英氣勃發,她就像太陽一樣耀眼,一旦看見了就再也沒法移開目光,我當時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告訴自己,如果我有這個運氣,此生一定要娶這個女人為妻。”然而老人往往說到這裏,剛剛還興致勃勃的情緒便會很快沉寂下去,彷佛有冰冷的湖水從記憶深處漫出來,瞬間沒過他的足踝他的胸膛他的頭顱,拖著他一同沉入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