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想像的翅膀(1 / 3)

——從克萊頓小說的魅力所想到的

二○○○年一月二十日江蘇的《揚子晚報》曾刊登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題為:《美國物理學家出語驚人:“時光倒流不是夢”》。消息說美國物理學家福特和羅曼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沒有嚴格排除快於光速的時光旅行。他們認為時光旅行難到幾乎絕無可能的程度,但理論上是可能的。時光旅行要具備“蟲孔”和“負麵能源”兩個條件。他們認為宇宙間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蟲孔”可以互通。“負麵能源”可以抗拒地心引力打開“蟲孔”,穩定“時光隧道”。牛津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強森也相信有朝一日,人類將能夠遨遊宇宙,縱橫古今。

且不論這篇報道中的文字翻譯水平如何,它至少又一次使得許多人浮想聯翩。其實,早在科學家說出上述驚人之語以前,便有想像力豐富的作家寫出了驚世之作。在人類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以一部《侏羅紀公園》震撼世界的邁克爾·克萊頓就已根據現代科學的最新發展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重返中世紀》。

邁克爾·克萊頓其人其書

邁克爾·克萊頓對中國讀者來說已不陌生。有人曾把他譽為“高科技小說大師”。這個頭銜未必非常科學,但說他是美國文壇一位具有非凡創作實力的作家則恰如其分。即將步入中國人所說的“花甲之年”的克萊頓,迄今已有十三部小說問世(包括這部新的科幻小說《重返中世紀》)。克萊頓的作品不落俗套,具有新穎獨特的構思和豐富大膽的想像。然而他的想像並非無端的憑空想像,而是富有創造力的想像,他的神奇想像是基於他的廣博知識和深厚功力。

克萊頓根據遺傳工程學方麵的知識,做出從琥珀化石中的蚊子血液裏提取恐龍基因,複製恐龍的大膽想像,創作出《侏羅紀公園》這樣一部驚世之作。該書不僅名列當年美國暢銷書榜首,而且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恐龍熱”。恐龍熱還沒退去,他又推出了《侏羅紀公園》的續篇《失落的世界》。《失落的世界》構思奇巧、情節迷人,把讀者帶進一個比“侏羅紀公園”更大的恐龍世界,為讀者展現了一幕幕人與自然、人與恐龍、人與人、正義與邪惡的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大搏鬥。《失落的世界》使得恐龍熱繼續升溫。於是乎,在很短的時間裏,恐龍電影創下了電影史上最高的票房價值,恐龍公園、恐龍模型、恐龍玩具風靡一時。而恐龍電影則又使電影特技製作和電腦三維動畫製作發展到新的高峰。

克萊頓根據科學家在對黑猩猩進行語言訓練方麵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聯想到傳說中所羅門國王開采鑽石的津吉城,構思出扣人心弦的驚險小說《剛果驚魂》。這部小說中的場麵之恢宏,涉及知識之廣博,令人折服,令人歎為觀止,而且由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也驚心動魄,不同凡響。克萊頓將人們對海底世界的探索成果,融入天外來客在地球的大洋深處留下一顆神秘大球的大膽想像,寫成了引人入勝的科幻小說《神秘之球》(被改編成電影《深海圓疑》)。他以美國和日本在商業上的矛盾和競爭為背景,創作出反映美日矛盾的偵探小說《升起的太陽》(台灣譯本《旭日東升》)。在這部小說中,他對高技術手段,包括當時先進的圖像定格、放大、過濾等技術在偵破工作上的應用所做的描寫,非常精彩,令人大開眼界。

克萊頓的作品情節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可是很多人在閱讀他作品的時候卻“信以為真”,並不對其中的“假”說三道四。一部文學作品,如果不符合當時的曆史背景,那麼讀者就覺得它太假,就不愛看。比方說,一部電影為追求逼真的效果,在血腥恐怖場麵的拍攝上大下功夫,然而很多觀眾都注意到,當子彈射進一個人身體的時候,被子彈擊中的部位上,衣服會立即炸開,隨之噴出殷紅的血水,隻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衣服是不會那樣炸開的,而且血也不可能立即噴出來。這種拍攝效果就很假。這隻能反映導演缺乏基本常識,缺乏合情合理的想像,在追求表麵效果時“弄巧成拙”,留下了一處敗筆。克萊頓的作品雖然也是虛構的,但讀者卻不去挑剔其中的“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巧妙地把許多有根有據的事實和他自己的虛構想像融合在了一起。他的想像絕非無中生有,不過是借題發揮而已。這也是他的作品為世人所喜愛的原因之一。

《重返中世紀》的藝術魅力

國外的書評認為,《重返中世紀》是克萊頓“繼《侏羅紀公園》之後,又一部震撼力極強的小說。他把新型的邊緣科學——量子技術和中世紀的複雜曆史大膽而巧妙地糅合起來,創作出這部熔科幻和曆史於一爐的小說。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表明,“在不要任何導線和網絡的情況下,信息可以直接在兩點之間傳播,即實現所謂‘遠程傳送’(teleportation)”,此外科學家已經想到“計算機可以用單個分子來製造”。克萊頓借助剛剛處於萌芽狀態的“遠程傳送”這一高技術手段,用文學(科幻)的手段把現代人送回中世紀,實現了本文開頭所談到的“時光倒流”的夢想,讓現代人去領略中世紀的史實。這實際上也是“時間旅行”。對此,克萊頓在鳴謝部分寫道:“雖然量子運送的試驗已經在世界上的不少試驗室裏進行過演示,這一現象的實際應用,還將是未來的事情。本書中所提到的思想是受到了戴維·多伊奇、吉普·索恩、保羅·南欣、查爾斯·本內特以及其他一些人的啟迪。書中的描述也許會令他們捧腹,但他們是不會把這當成一回事的。這隻是一本小說,時間旅行完全是人們的美好遐想。”

克萊頓在“書中對中世紀的描述則是建立在比較堅實的基礎上的”。他以法國多爾多涅河的幾個古城堡為背景,利用了在這一地區考古中的新發現,根據他研讀的大量有關中世紀曆史的論著和西方一些學者對這段曆史的重新認識,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中世紀的生活和戰爭的畫麵。這裏還涉及到曆史學界一個新的學派——實驗曆史學派的興起。這個學派注重著手重新演繹部分曆史,通過親自體驗以更好地理解曆史。克萊頓筆下的馬雷克身上就有這個學派的影子。他對中世紀的服飾、語言和風情了如指掌,就連如何進行馬上比武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