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玻璃大廈(1 / 2)

已故銀行家對合理化的追求,也表現在他的房屋建築上。他生前最後修建的這棟大廈是一座美國式的建築。這座新建築的外表是由一種新標準決定的,那就是“實用”二字。戈特利布這棟用鋼鐵、玻璃和混凝土蓋起來的三層樓龐大而坐實,從外表上看,就像是帳簿上的格紙,全是些直來直去、幹巴巴的線條。既沒有賞心悅目的曲線,也沒有一點點裝飾。四麵牆上全是巨大的玻璃,使樓房看上去活象一個巨型水族館。

乍一看,用這些易碎的玻璃來護衛戈特利布銀行掌管的數百萬金錢,實在是不大安全。可水族館裏的這些“金魚”全部深藏不露——在大廈的地下室裏隱蔽著呢。

這座金庫的鋼筋水泥不單能擋得住地麵強盜的襲擊,而且也不怕空中強盜來犯。有幾百隻自動電鈴、信號燈和特製潛望鏡,能使守衛在一樓的警衛對地下室裏的一切動靜洞若觀火,再加上自動閉合的門、電網和電影攝影機,這一切足以使任何企圖潛入金庫的盜賊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不管他們是動武硬搶還是使詐巧取。

當年戈特利布沒少花錢請記者大肆宣傳這些保險技術的奇跡,向全世界宣告他的銀行是一座攻不破的堡壘,奉勸好發不義之財的朋友,對他的地下金庫要望而卻步。事實果真如此,10年來隻發生過一起未遂的盜竊事件,但勇士們落了個令人沮喪的下場:兩個撬門行當裏堪稱頂尖好手的專家,被自動門砰的一聲關在裏麵,老鼠落進了捕鼠籠。

電影攝影機自動拍下了偷盜的整個過程,影片拿到各家電影院公映,讓大家看看怎麼惡有惡報。當然,也有人惡意造謠,硬說這起盜竊事件完全是戈特利布一手導演的假戲,他用可觀的酬金從刑事犯裏雇來兩位“名角”,答應事後風聲一平就釋放他們出獄。可不管怎麼說,影片畢竟大奏奇效。銀行家和他的儲戶們從此高枕無憂。

銀行及其各個部門就設在一樓。這兒武裝警衛隨處可見,其實根本就沒必要,銀行家養了這麼一大幫幹警衛,隻是為了“裝裝門麵”而已。

戈特利布的住宅在二樓。這一層的中間是大廳、會客室、私人秘書室和辦公室。樓層的右端有兩個房間和辦公室相通:其中一間是戈特利布的臥室,另一間住著施蒂納。這個房間施蒂納永遠隨手上鎖,甚至連仆人進去打掃都不讓。樓層的左端是施蒂納的“動物園”:他的一群用於科學研究的狗、狼、豬、貓和一頭狗熊。這些動物竟然在一室和睦相處,實在是令人感動。施蒂納放棄了他在科學界的發展前途之後,繼續研究動物心理,按他自己的說法,這是“業餘愛好”。

三樓的中央,占去整個樓層三分之二的麵積的是繪畫陳列館,這是戈特利布驕傲的資本,也是行家們恥笑的對象。在這兒,拙劣的贗品科裏卓可以和安德烈-德爾-薩托的真跡並駕齊驅,無名畫家的塗鴉之作和達-芬奇的鉛筆畫不分上下,它們就跟施蒂納豢養的動物一樣親如一家,看了倒也令人為之動容。

所有的畫都裝在同玻璃牆保持垂直的畫架上:戈特利布認為,這樣擺能使它們受到“合理化照明”。

畫館大廳除了正中央的台子上擺了一架鋼琴外,四外全是空空蕩蕩的。每逢舉行盛宴,就得從倉庫搬來戈特利布精心設計的合理化組合桌,這些桌子不用時可以拆開來放,在倉庫裏占地極少。可把它們安裝起來卻是件苦差使:仆人們常常被這些無窮無盡的木塊、木板和木條折騰得發瘋……這活兒就像中國的益智圖一樣叫人傷透腦筋。有時零件對不上號,搭起來又散架;有時樣不對槽,幹著急安不上;仆人們焦躁不安,戈特利布火冒三丈。

“喂,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這不挺簡單嗎!”於是他就跑上前去,親自動手,又是拆,又是裝,又是擺的,結果一不小心砸著了自己的腳,火冒得比誰都高。

現在這一切都成了往事,拆得七零八落的桌子都老老實實待在倉庫裏,就像它們不幸主人的殘骸長眠墓中一樣。大廳空空蕩蕩,因此從這兒進入相鄰的室內花園——冬園就顯得格外方便。寬大的棕樹葉下擺著一隻大魚缸。假山上爬滿藤蔓。鮮豔的蘭花絢麗多姿,令人賞心悅目。

月桂和盛開的夾竹桃叢中,有舒適的軟椅可供人在此小憩,聽聽飛來飛去的鳥兒啁啾。

大廳的另一側是藏書館。藏書館位於戈特利布設在二樓和一樓的兩間辦公室上方。這3個房間由擺著圈椅的電梯連通。館內藏的全是封麵燙金的豪華版圖書,戈特利布喜歡在工作之餘坐著升降圈椅“飛進”圖書館來吸支雪茄。但那些書他是從來不讀的。偶而抽出一本,也隻是為了打開瀏覽一下插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