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3)

《海外東經》“毛民之國在其北,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招搖山,融水出焉。有國曰玄股,黍食,使四鳥。

毛民國有可能在膠N縣琅琊附近的靈山衛一帶在春秋時代屬莒國。莒國在此設安陽邑,為莒國"五陽"之一。

《海外東經》“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麵目手足盡黑”。

勞民國可能在JZ市三裏河到QD市區一帶。地下考古以三裏河龍山文化遺址為代表。該遺址屬SD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JZ市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裏河村神仙溝西,麵積約為5萬平方米。遺址的地層堆集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屬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經兩次發掘,出土文物達2000?餘件,是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古遺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稱蛋殼陶器)是中國龍山文化獨有的文化遺存,工藝之精,實屬罕見。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展出的1件該遺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盤部分僅厚0.3毫米,薄如蛋殼,光亮如鏡,堪稱絕世佳作。另外,還發現龍山文化類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類型墓葬60餘座及房屋遺跡、?窯穴等。

古莒國曾立都於JZ市三裏河不遠的地方——計斤,即《左傳》上的“介根”。袁兆國(25)在《莒國文明注青史激蕩演義六百年》一文中說:“據有關曆史考古專家推論新證:在曆史上,隨著莒國變遷,國都也多次轉移新址。其一說約在商代莒都曾一度遷於JS贛榆,到西周時又遷回莒地,初都莒地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城,繼而段家河龍山城。又一說莒國初都介根(今JZ市西南),後徙於莒。還有一說春秋莒國有三都,即:莒城、渠丘、鄆。莒城即今縣城地;渠丘在莒城南,當在今JSGY縣西境;鄆在莒城北東莞鎮,當即袁家莊東周遺址”。

“東方句芒,鳥身人麵,乘兩龍”

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龍山堯王城類型)先民的圖騰與崇拜。句芒(或名句龍)是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死後成為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麵目是鳥——鳥身人麵,乘兩龍。

史跡茫茫,有的已永遠無法考證。但有如下幾點比較明確:第一,奢比之屍(肝榆之屍)位於今之連雲港贛榆之間;第二,黑齒國薑姓為古紀國之地,亦即今之ZS區安東衛虎山鎮一帶;第三,十日國在堯王城遺址一帶。其它地望有待進一步考證。

附:《海外東經》方國及其地望

海外自東南陬至東北陬者。(JSGY縣至QD市區沿海)

丘,爰有遺玉、青馬、視肉、楊柳、甘華。甘果所生,在東海。兩山夾丘,上有樹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堯葬東。古大人國在其北,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JSGY縣奢比奢比屍國在其北,獸身、人麵、大耳,珥兩青蛇。一曰肝榆之屍在大人北。(LYG市LY區漢代為GY縣所在地)

君子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屍北。(LY區與贛榆青口鎮之間)

工蟲在其北,各有兩首。一曰在君子國北。(此地有彩虹)

朝陽之穀,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在北兩水間。其為獸也,八首人麵,八足八尾,皆青黃。(此地有朝陽之穀)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陽北。(贛榆青口鎮以北)

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豎亥。一曰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的困民國在青丘國之西,臨沂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