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智謀方略故事(18)(1 / 3)

“你不讀書而喜歡玩弓玩馬,這是匹夫之勇,不值得一提。”曹彰說:“大丈夫應當學習衛青和霍去病,縱橫天下,為國立功,怎能鑽到書堆裏去呢!”曹操問兒子的誌向,曹彰說:“我將來要當大將。”曹操就問道:“當大將應該怎麼做?”曹彰說:“當大將就應當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螳螂搏輪

“螳螂博輪”又作“螳臂擋車”比喻自不量力。

此典出自《淮南子·人間訓》。

齊莊公出外打獵的時候,看見一隻昆蟲舉起前肢來要和車輪搏鬥。於是便問他的趕車人說:

“這是什麼蟲子呀?”

趕車人回答說:“這就是螳螂呀。它隻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不自量力卻輕視敵人。”

齊莊公說:“這蟲子如果是人,必定是天下最勇猛的武士了!”就命令把車子退回去,避開了那隻螳螂。

軍隊裏的武勇兵卒們聽說了這件事,都知道自己應竭盡全力為國效力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了。

銅頭鐵額

“銅頭鐵額”形容人勇猛強悍。

此典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誅殺無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長歎。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製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製八方。蚩尤沒後,天下複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幫皆為弭服。”

在四千多年以前,中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氏族公社時代。氏族公社不斷擴大或者通過和其他公社合並,慢慢地就形成為部落,幾個部落又聯合起來,成為部落聯盟,部落聯盟也可以叫做部族。黃帝是我國古代黃河流域一個很有名的部落聯盟的首領。

他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比較能幹的君主,也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據說黃帝姓公孫,也有人說他姓姬,名叫軒轅,也叫有熊氏。在黃帝部族開始種植五穀、馴養家畜、打造船車兵器、造字記事,開始過上文明生活的時候,中國的土地上還存在著許多其他部族。黃河流域的西北方有一個部族,首領是姓薑的炎帝。

炎帝部族看到黃河中遊一帶的土地肥沃,他們就逐漸向東南遷徙,於是就和已經住在黃河中遊的九黎部族發生了衝突。兩個部族鬥爭的結果,炎帝部族被打敗了。炎帝不得不帶著他的族人,逃到黃帝部族居住的地盤上來,又和黃帝部族在阪泉(在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發生激戰,經過幾次角逐後,黃帝打敗了炎帝。炎帝服輸,同意把兩個部族合並,由黃帝擔任合並後的部族首領,炎帝擔任副首領。這個炎黃部族就是中華民族雛形。後來,中國人常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炎黃二族合並以後,炎帝要求黃帝幫他洗雪當初被九黎部族戰敗的恥辱。

九黎部族正向東南遷徙,從而威脅炎黃部族的安全。九黎部族的首領蚩尤因為打敗過炎帝,所以十分驕傲,不把炎黃部族放在眼裏。

黃帝攝政時,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都是人頭獸身,銅頭鐵額,有8條胳膊,9個腳趾,臉上有各種顏色的花紋,能吃沙子石塊。他們製造兵器、刀戟、弓箭,從而威震天下。並且多行誅殺而慘無人道,不講仁慈。

天下萬民想推舉黃帝為君主,可黃帝無法以仁義道德規範蚩尤,於是黃帝仰天長歎,一點辦法也沒有。天神派玄女授給黃帝兵書神符,製伏了蚩尤。黃帝令蚩尤鎮守八方。後來蚩尤死了,天下又混亂起來,黃帝用蚩尤的畫像威鎮天下,天下人都以為蚩尤沒有死,這樣八方的部族都臣服了。

萬死不辭

“萬死不辭”的意思是死一萬次也不推辭,形容冒死效力的決心極大。

此典出自《三國演義》蟬曰:‘妾蒙大人恩養,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妾雖粉身碎骨,莫報萬一。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歎。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中。

董卓掌管一切,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天子的儀仗,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在長安城郊郿塢,征集了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殿,囤積糧食,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他處心積慮要推倒漢室,自己做皇帝。

大夫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如此囂張,很為朝廷擔心,又無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煩惱。一天夜裏,王允到後花園散心,忽然聽見有人在牡丹亭畔長籲短歎,走近一看,原來是他家中的歌妓貂蟬。

王允問:“深更半夜你為什麼來這裏唉聲歎氣?!”

貂蟬回答說:“我是在替您犯愁呀,這幾天我看見您雙眉緊鎖,我知道您一定為國事操心,所以憂心忡忡。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雖萬死而不辭……”

王允聽了貂蟬的話,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馬上給貂蟬跪下,給貂蟬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