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療法在小兒病的治療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祖國醫學的傳統療法之一,拔罐療法簡便易行、痛苦小而使小兒容易接受,且可以減少西藥不良反應的影響,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是家長放心的一種自然療法。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2歲以下嬰兒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節最為多見。中醫學認為,本病屬“泄瀉”範疇,多因外感邪毒,內傷乳食,脾胃陽虛或脾腎陽虛,導致脾胃運化失司而引發。
拔罐方法:選取胃俞穴、腎俞穴、大腸俞穴、脾俞穴、中脘穴、神闕區、氣海區、足三裏區等穴區拔罐,留罐時間為5~10分鍾。一般1~3次見效或痊愈。
操作原理。
以上穴區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滲濕之效。
貼心提示。
(1)治療期間調整患兒飲食,以減輕腸胃負擔,重症患兒可禁食6~8小時。
(2)注意幼兒腸胃部保暖,加強護養及衛生,提倡母乳喂養,幼兒斷奶要盡量避開夏秋季節。
小兒遺尿。
小兒遺尿是指滿三周歲的兒童尚不能自控排尿,睡眠中小便自遺的一種兒科常見病症。兒童由於大腦智力發育尚未完善而遺尿,不屬病態;3周歲以上兒童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必遺,形成習慣,則屬病態。
主要表現為每睡必遺或一夜數遺,或時遺時止,連續數月。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男多於女。
拔罐方法:選取大椎區、神道區、脾俞穴、腎俞區、命門區、膀胱俞穴、氣海區、關元區、中極穴、足三裏穴、三陰交穴、中脘穴等穴區拔罐,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
貼心提示。
從小養成按時排尿的習慣,白天玩耍不要太疲勞;不要打罵或恐嚇小兒,睡前讓小兒排小便,並注意夜間遺尿;積極查治可能引發小兒遺尿的其他病症。
操作原理。
以上穴區具有溫補脾腎、益氣縮尿之效。
小兒高熱。
小兒發熱且體溫超過38.5℃時,稱為小兒高熱。引起小兒高熱的原因較複雜,臨床多見於外感風、熱、寒等外邪而發病。因小兒體質稚嫩,若照料不周,冷熱調節不當,很容易感受風寒,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天氣驟然變化時發病率較高。
表現症狀有怕冷、發熱、全身不適、哭鬧不止、鼻塞流涕、咳嗽、打噴嚏、食欲缺乏等,重症者體溫可升至40℃以上,伴有嗜睡或煩躁不安,咽部紅腫,扁桃體和淋巴結腫大,有些患兒還出現腹瀉、嘔吐或抽搐等症狀。
拔罐方法:選取大椎區、神道區、後巨闕區拔罐,必要時加拔腰中區、肝區、脾區等部位,留罐時間為10~15分鍾,每天多拔幾次,臨床檢驗白細胞偏高,有炎症者,也要加拔肝區和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