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趙太後
趙太後教子其實是一種南轅北轍的行為,她所努力的,和她所要達到的,猶如緣木求魚,背道而馳啊!幸虧趙太後能夠明白事理,在大臣觸龍的勸說下,最終醒悟了過來,這是趙國的幸事。
趙太後新執政,秦國便加緊進攻趙。趙向齊求援。齊王說:一定要以長安君作為人質,軍隊才能派出來。太後不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明確地對左右人宣布:“有再說讓長安君作人質的,我這老婆子一定把唾沫吐在他臉上!”
左師公觸龍拜見太後。左師公說:“我那兒子舒祺,年紀最小,沒什麼出息。可我年紀老了,內心總疼愛他,希望您讓他充當一名衛士,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把這件事稟告您。”太後說:“好啊!年紀多大啦?”左師公回答說:“15歲啦。雖說還小,我希望趁自己還沒有死,便把他托付給您。”太後說:“男人也疼愛他的兒子嗎?”觸龍回答說:“比女人還厲害。”太後說:“女人愛得特別厲害啊!”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愛燕後,超過了愛長安君。”太後說:“你錯了!我愛燕後遠遠比不上愛長安君。”左師公說:“父母愛兒女,就要為他們作長遠打算。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緊跟在她身後哭泣,想起她遠嫁異國就傷心,也確實夠悲哀的了。她走了以後,您不是不想念她呀,祭祀時一定要為她祈禱。說,‘一定不要她回來。’難道這不是為她考慮,希望她的子孫相繼當那國王嗎?”太後說:“是呀!”左師公問:“從現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推到趙氏建成趙國的時候,趙王子孫封了侯的,還有繼續存在的吧?”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單是趙國,各諸侯國內還有繼續存在的嗎?”太後說:“我沒有聽說過。”觸龍說:“這就是說他們之中近則自身便遭了禍,遠則禍患便落到他們子孫身上了。難道說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不是。隻不過由於他們地位很高卻沒有什麼功勳,俸祿很豐厚卻沒有什麼勞績,卻擁有很多貴重的東西罷了。如今您尊顯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富庶的土地,賜給他很多貴重的東西,卻不趁著現在讓他為國立功,一旦太後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安身呢?老臣認為您替長安君打算得太短淺了。所以說您對他的愛不如對燕後的愛。”太後說:“好吧,任憑你怎麼調派他吧!”於是長安君整治好百輛車子,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援兵就派出來了。
偶得兵書
做事以及處理問題,要善於變通。但這並不等於不要原則,因為真理都是相對的,隻有善於變通,處理好問題,才是堅持了真理,維護了原則。
劉羽衝,滄州人氏,他性情孤僻,喜歡講求古代的典章製度,其實這是不切實、行不通的。他曾請董天士為自己畫畫,又托厚齋公題詩。其中一幅《秋林讀書》的畫,厚齋公題的是“兀坐秋樹根,決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隻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就是規勸他才這樣題的。
劉羽衝偶然得到一部兵書,伏案讀了一年,自以為可以帶兵10萬了。剛巧這時發生了士寇變亂,劉羽衝自行訓練鄉兵與他們戰鬥,結果整個隊伍潰敗,自己也幾乎被擒。他又得到古代興修水利的書,伏案讀了一年,自認為可以使千裏之地變成肥沃的土壤,於是繪圖列上措施呈給州長官。州官也是個喜歡多事的人,便叫劉羽衝在一個村子裏試行。田間水渠剛剛修完,就發大水,水順著溝渠灌入,全村的人幾乎都成了水裏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