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藝術的改革,肇始於1980年年初,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曆史階段。廣播電視改革,是以新聞改革作為突破口的,播音主持藝術的改革勢在必行。改革初期,由於政治氛圍的寬鬆,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精神生活需求的廣泛,使得廣播電視飛速發展,電台頻率、電視頻道都迅速增加,節目內容日益豐富,節目形態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播音主持藝術工作者的隊伍急劇擴充,知識結構走向多元,管理模式開始變遷。這樣,“多樣化”成為廣播電視改革的明顯特征。

就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完善的過程中有時宏觀調控不夠平衡,有時自由競爭缺乏引導那樣,播音主持藝術改革也會出現時而忽視喉舌功能主流意識的強化,時而放鬆娛樂功能迎合媚俗的規約。因而,如何“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如何在廣播電視語言傳播中堅持先進文化的導向和品位,就成為當前一個時期急需重視並應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又提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同時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而“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基本內容”。因此,我們認為,和諧文化的確是支撐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是一種崇尚“和合”、追求和諧的精神境界,營造著倡導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社會環境,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保證,召喚人們對於人與社會全麵和諧發展的不懈追求和終極關懷。

一個民族或國家存在的主要標誌,在於它的獨特性——世界觀及信仰體係,也就是文化觀念。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不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引領社會思潮擴大社會認同,形成思想共識;而且體現出正視矛盾、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廣闊胸襟,凸顯了吸納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背景的寬容大度。這樣,先進文化就不會是孤立和單一的標識,而是率領千軍萬馬的大纛,指揮航海編隊的旗艦了。先進文化,作為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既超越了曆史的長期積澱成果,又汲取了世界的多種文明精華,既包容了儒釋道各家的經典學理,又涵蓋了現代不同學派的發展軌跡,博大精深,生機無限。

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文化,是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多次碰撞和交融之後,逐步構建而成,並仍然前行的穩定而變化的觀念形態。其中,必然包含著非主流、非主體、非本族、非本國的東西。那些沒有被淘汰、被揚棄的,還具有當代的價值,應該加以肯定,應該給以承認,以至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由此可見,和諧文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曆史意義和鮮明的現實針對性。以先進文化為主軸,吸納其他有益文化,排除腐朽文化,普及高雅文化,推動大眾文化,提高通俗文化,定能迅速構建和諧文化的基礎和輝煌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