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孔繁森出生於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十八歲參軍,在部隊幹了七年。1969年複員之後,孔繁森從基層做起,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幹部到西藏工作,當時就任地委宣傳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申請調往西藏。
進入西藏之後,孔繁森原定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當地黨委考慮到孔繁森年輕能幹,征得本人同意後,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崗巴縣擔任縣委副書記。在崗巴縣工作的三年時間裏,孔繁森沒有一句怨言,還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堅持訪貧問苦,與當地的人們群眾一起收割、幹農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調回山東任莘縣縣委副書記、行署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然而,孔繁森人雖在山東,但心中仍放不下西藏人民,1988年,孔繁森克服種種困難再次來到西藏,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為了發展當地教育事業,孔繁森幾乎跑遍了全市八個區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村辦小學,有效提高了拉薩適齡兒童入學率;同時他還走訪一半以上的敬老院和養老院,給孤寡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由於西藏偏遠地區的醫療衛生條件差,孔繁森每次下鄉時都特地帶一個醫療箱,準備好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有需要的農牧民……
孔繁森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西藏人民群眾身上,與西藏人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因此到1993年,孔繁森雖然進藏的工作期滿,但他仍選擇繼續留在西藏,擔任阿裏地委書記。阿裏是西藏最為偏僻的地區,地處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這裏地廣人稀,常年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甚至平時外出時極少能看見人影。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孔繁森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跑遍了大半個阿裏地區,旅途充滿了艱辛,孔繁森卻滿心熱情。在他的帶領下,阿裏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上了新的台階。不僅如此,孔繁森還準備發展阿裏地區旅遊事業,為此,他多次帶領有關部門人員到新疆塔城進行考察。不幸的是,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務返回阿裏的途中發生車禍,以身殉職。孔繁森為西藏事業發展奉獻了生命,他對西藏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值得每一個領導幹部學習。
孔繁森是黨和人民的好幹部,“孔繁森精神”是對他一生功勳的完美詮釋。“孔繁森精神”集中體現在對人民、對集體、對祖國的愛,適用於一切生活領域和全人類各方麵利益,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價值,是全球人類普遍能夠接受的倫理觀。孔繁森,一個光輝靚麗的名字,一夜之間享譽中華大地,在共和國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他身上體現的精神感動、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孔繁森身上的優秀品質永遠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永遠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真誠、善良和博愛的胸懷,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孔繁森把西藏作為第二故鄉,甚至比家鄉更加親切,雖然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始終光芒四射,不僅不會因歲月塵封而失色,也不會因時代變遷而黯淡,更不會因地域差異而淡化,“孔繁森精神”在曆史發展進程中永遠屹立在人民心中。2009年9月14日,孔繁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孔繁森的英雄事跡將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