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冬至、聖誕節、元旦和春節等大節日,更是張燈結彩,大肆宣傳,大幅度降價,號稱為“虧本大拍賣”。其實,超級市場並不會真的虧本,雖然大多數特價貨確實無利可圖,但由於供應商必須給他們支付一筆作為每周特價貨的廣告費和市場內的陳列費,特價貨“曝光率”越高,對廠家的收費亦相應提高,再加上供應商給百佳提供的數量折扣,因而大部分特價貨並不是虧本大甩賣。
百佳超級市場十分注重店內商品擺設,常常以此作為刺激顧客購買欲望的手段之一。他們尤為重視研究特價貨的陳列,將最吸引人的特價貨放置在超市最顯眼的地方,其餘的則分別陳列在店內各處,力求使顧客不得不走完商場一周,才能全部看完商場推出的特價貸,這樣無形中延長了顧客的逗留時間,促使顧客在尋找特價商品時順手牽羊購買其他非特價品,這才是他們熱衷於特價品促銷的真正原因。
此外,他們將一些利潤較高的商品放在與視線平行高度的貨架顯眼處,借以引起消費者注意與垂青,甚至在收銀機前擺放零散小貨品,如口香糖、電池、安全套等,誘使顧客在等待付款時不經不覺間產生隨手購買小件商品的衝動。顧客很多時侯都是多一件少一件無所謂,最主要就手方便。
此外,百佳還盡量美化店內環境,除裝飾優雅、窗明幾淨外,在入口處還陳列有各種新鮮、幹淨、整齊的水果蔬菜,加之購物車籃充足,燈火通明,甚至開設烘烤麵包的櫃台,通過這些色、香、味俱全的實物誘惑,使消費者留連忘返,忘乎所以間,大撒銀紙。
油魚風波2007年 1月 24日,針對香港市場油魚當鱈魚賣並引致多人肚瀉事件,李嘉誠在深水灣高爾夫球曾遭記者“突襲”訪問時,首度開腔回應百佳出售油魚一事。李嘉誠表示“香港人呢,要有頭腦,入口油魚一大堆,好多人、好多人、好多商店都有賣,我們自己每間公司有自己的答複,但我希望呢,要用腦筋想想,其實不單隻百佳賣,是嗎?”
李嘉誠強調百佳超級市場是負責任的公司,必定會妥善處理今次事件。百佳發言人也表示,該公司在整件事處理上表現相當負責任,顧客可要求退款,如證實因食用該類魚引起敏感,亦可憑醫生診斷收據,取回醫藥費。
食物環境衛生署先後接獲五百八十宗有關油魚的投訴及查詢,百佳在周四公布有逾萬顧客索償後,一直未公布有關累積索償人數。
對於李嘉誠的講法,一直與李嘉誠過不去的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直言其說法十分過分及缺乏商業道德,“這個世界一定有好的標準同壞的標準,為什麼你不跟好的標準?百佳是有規模之集團,李先生不是普通人,這樣做令人好失望。”
郭家麒又指,百佳食品監控部總經理張思定多次相約他吃飯,遊說他支援延遲推行如食物標簽條例等可保障市民健康或影響業界的措施。不論是否屬實,郭大議員的說法,始終都令人懷疑,百佳要員居然單純到苦苦尋求一貫與自己的主人過不去的議員的大力支持,豈不是天方夜譚式的童話。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華明也批評李嘉誠的言論不負責任。他表示,這次油魚事件證明兩大超市營商手法欠缺誠信,令市民非常失望。他呼籲市民重新光顧街市,一起杯葛兩大超市,以免大商家以為小市民可任人魚肉。
為盡快平息事端,百佳隨後高調展示由印尼政府部門發出的油魚衛生證明,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在部分國家,衛生證明可以錢銀解決,“他們手上這張證明不代表是超級市場正在賣的這批魚,怎麼樣證明他們手上那張衛生證明是半年前賣的那批魚?”該人士又指,魚獲未必來自印尼,可能由澳大利亞等地轉口到印尼,銷售商根本不能掌握油魚的產地來源。
其實,油魚事件除百佳外,還涉及其他眾多零售商,反映有關問題存在相當大的普遍性,因為百佳所售賣的油魚隻占全部市場的兩成左右。不過,由於事發首天揭露的個案,事主報稱會進食從百佳購買的鱈魚,百佳超市遂成零售的關注目標。亦因此,李嘉誠遭到部分傳媒惡意攻擊;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更乘機大造文章,借題發揮,用“文革”式的語言發泄“文革”式的不滿情緒,對他肆意抹黑。
事實上,李嘉誠在今次事件中遭部分傳媒刻意針對,亦令部分商界人士感到相當不安。有商界人士指出,李嘉誠的業務遍布全球五十多個國家,旗下集團擁有數以千計的公司,通常集團主席訂下企業大方向後,基本上不會過問幹涉集團下屬部門的日常運作,日常營運均交由個別管理層處理,當營運偶爾出現一些問題時,不應將所有問題完全歸咎於集團主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