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梨園舊蹤》一口氣寫了五十幾篇,要多還能“多”,但意思卻似乎“多”不出什麼了,於是就此打住。因為我眼中的京劇載體,其容量大體如此。

為什麼少有當代名伶的軼聞?為什麼少有青年演員的軼聞?究其原因,他們身上的人格和藝術的魅力,已經不如京劇先輩身上那麼鮮明。我認為,從事古典藝術的人,在成材問題上應該有比較大的特殊性,在自我塑造上更應該“不一般”。可惜今天青年和當代名伶,都和同時代的同齡人“太一樣”了。就因為這些“太一樣”,就減少了自身的魅力,也減少了京劇藝術的魅力。

所以說,要想期望看到新時代中有關古典藝術的軼聞,先需要這些伶人通過自身努力去將之“演義”出來,然後才可能被傳達到梨園之外,然後才可能和舞台演出相映生輝。當然,作為伶人生成的大環境言,各級領導也就有更大的責任。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等到那一天。

作者

1999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