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在三十年前。弗裏德裏克·哈蘭姆是一個放射化學家,當時剛剛博士畢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朝一日他將會震驚世界。
使他開始震驚世界的,是他桌上一個蒙著厚厚灰塵的標有“鎢”字樣的試劑瓶。那瓶子實際上不是他的,他也從來沒有使用過。這東西是很久以前這個辦公室的人留下的,具體為什麼需要鎢已經不得而知。放了這麼長時間,瓶子裏已經不是純粹的鎢了。現在它是一些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色氧化物的小球。對任何人來說,這些東西都似乎毫無用處。
一天(確切地說是2070年10月3日),哈蘭姆來到實驗室工作。到了上午十點左右,他準備稍微休息一下。那個小瓶子映入他的眼簾,他盯著它看了一會,拿了起來。同往常一樣,那上麵滿是灰塵,標簽已經有些褪色了。但看到裏麵的東西之後,他不禁叫了出來:“見鬼,誰把裏頭的東西換了!”
至少狄尼森是這麼描述這件事的。他無意間聽到了哈蘭姆這句話,並在二三十年以後告訴了拉蒙特。而在記述這個發現的官方書籍中,這句話則被略去了。在官方報道中,人們看到的是一位目光敏銳,遇到問題能迅速做出深層推演的化學家。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那瓶鎢對哈蘭姆來說沒有任何用處,他看不出它對自己有任何價值,甚至不存在任何潛在的重要性。不過,他不喜歡自己的桌子上有任何不相幹的東西(桌子上這樣的東西很多),而且他總是在懷疑別人,好像別人隨時會出於完全的惡意,專門給他製造這種麻煩。
當時大家對這種物質全都一無所知。本傑明·阿蘭·狄尼森,那個聽到哈蘭姆那句話的人,他的辦公室正好隔著走廊與哈蘭姆的房間相對。兩個房間的門當時都開著。他抬起頭,正看見哈蘭姆責難的眼神。
狄尼森不是很喜歡哈蘭姆(事實上沒什麼人喜歡他),前一天晚上又沒睡好覺。據他回憶,事情發生時,他正想找人發一通脾氣,而此時的哈蘭姆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當哈蘭姆在他麵前舉起那個瓶子時,狄尼森厭惡地往後仰了仰。“我為什麼要對你那瓶該死的鎢感興趣!”他質問道,“誰會對這東西感興趣!你看看那瓶子,至少二十年沒打開過了。如果你不把自己那雙髒爪子放上去,恐怕沒人會碰它。”.哈蘭姆有些生氣,臉慢慢漲紅了。他有些窘迫地說:“聽著,狄尼森,肯定有人動了裏麵的東西。這裏麵已經不是鎢了。”
狄尼森從鼻子裏輕輕哼了一聲,“你怎麼知道?”
曆史往往是由這些令人討厭而且毫無目的的瑣事構成的。
這句話怎麼說都算不上正麵評論。狄尼森雖然和哈蘭姆一樣是新人,但他在學校時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是係裏出名的優等生。哈蘭姆知道這個,不幸的是狄尼森也很清楚,並且毫不諱言這一點。所以狄尼森說“你怎麼知道”的時候,很明顯地把重音放在了“你”
上麵。正是這句話誘發了此後所發生一切。沒有這句話,哈蘭姆就不可能成為曆史上最偉大、最受尊敬的科學家,也就不可能在跟拉蒙特談話時,使用當時狄尼森用過的那種語氣。
按照官方的說法,哈蘭姆在那個至關重要的上午走進辦公室之後,發現瓶子裏原來那些覆著一層塵土的灰色小球不見了,連瓶子內壁上的灰塵都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幹淨的鐵灰色金屬。然後,順理成章地,他對它進行了一番研究。
但拋開官方的說法不談。如果狄尼森當時僅僅給了哈蘭姆一個簡單的否定答複,哈蘭姆很可能去詢問其他人,最終對這個無法解釋的情況感到厭煩,把瓶子置之一旁,任由之後或早或遲(取決於最終的發現推遲到什麼時候)、但必將到來的悲劇決定人類的未來。不過如果那樣,無論發生什麼情況,站在風口浪尖的人物都不會是哈蘭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