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固因為求親心切,天未亮就去了,隻見在朦朧的月色下,有一老人倚著布袋,坐在廟門口翻檢一本古書。韋固好奇,上去一看,那上麵的字全不認識。他問老人這是什麼書,老人笑著說:“這不是人間的書,是幽冥之書。”

韋固又問:“袋中裝的是什麼?”老人說:“是紅繩,用它來係夫妻之足的。男女生下來,在冥中就有紅繩係在兩人足上。即使仇敵之家,貴賤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紅繩一係,必成眷屬。”韋固又問他是幹什麼的。老人說他是枉冥中掌管天下婚姻之事的。這書就是冥中的婚書了。韋固正要求婚,就請教他與潘司馬之女的婚事如何。老人答道:“不成。”韋固求他明點,自己將與何人結婚。

老人說:“她現在三歲,到十七歲時,才能和你結婚。”

韋固聽罷就問:“妻子家在什麼地方?”老人說是店北賣菜陳婆的女兒。

老人就帶他去菜市中尋找:隻見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老太婆坐在集市上賣菜,懷裏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女孩。老人指給韋固說:“這就是你的妻子。”韋固見這一老一小,醜陋無比,心中大不高興,認為自己生在士大夫之家,怎能娶一個瞎婦人的醜女兒呢?於是,大罵老人是“老鬼妖妄”,罵聲未斷,老人卻隱身不見了。這下便更是火上澆油,韋固回去便磨好一把小刀,交給他的仆人,教他殺了那小女孩。仆人去後不久就回來了。韋固問:“刺中了沒有?”仆人說:“本想刺她的心,可不知怎麼的,刀子紮在兩眉中間,沒有刺死。”韋固很失望。

以後韋固多次求婚都不成。十四年後,他在相州做了官,很有政績,刺史王泰很賞識他,就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女兒年齡十六七,容貌美麗,韋固當然很滿意。可是這姑娘古怪,眉間常貼一片叫做花子的麵飾,就是沐浴,也從未拿掉過。

一年多以後,韋固忽然驚訝起來,他想起了當初命仆人刺殺那女孩時正中眉間的事,因此,追問起她貼花子的由來。

他妻子潸然流淚說:“我原是郡守(即刺史)的侄女,不是他親生女兒。叔父在宋城做官時,自己正在繈褓中,母、兄先後死去,隻靠乳母陳氏哺養。三歲時乳母抱我在宋城客店近處的菜市賣菜,被一個狂賊所刺,刀痕尚在,所以用花子把它覆蓋起來。七八年前,被叔父撫養,叔父仁慈,待我像親生女兒一樣,後來,我就嫁給你了。”

韋固又追問:“陳氏乳母是不是瞎了一隻眼?”妻子說:“正是,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韋固驚歎不已:“奇哉、怪也!”於是,他相信了月下老人的話,並且把以前的事全和妻子說了。從此,夫妻相敬如賓,感情更好了。

以後,人們稱媒人為“月下老人”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盡管它有命中注定的迷信色彩,不過,也表達了老百姓的美好願望——真正的好夫妻,是刀砍不斷、棒打不離的。

非洲大陸有哪些民族?

1.男人戴麵紗的圖阿雷格人

在信仰伊斯蘭教的一些民族中,婦女常常戴著麵紗,可是非洲的圖阿雷格人的男人也戴麵紗。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天,圖阿雷格人的男人們出去打仗,婦女們在家做好飯菜,等待他們勝利歸來。黃昏,男人們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他們打了敗仗。婦女們非常氣憤,紛紛扯下頭上的麵紗扔到男人們的腳下,說:“打了敗仗還有臉來見我們,從今以後你們就把臉遮起來吧!”男人們羞愧地拾起麵紗纏在頭上。這種麵紗叫做“達格裏”,有的長達5米。

圖阿雷格人居住在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爾和馬裏幾個北非國家中,有近百萬人。他們是柏柏爾族的支係,屬歐洲羅馬人種地中海類型,講柏柏爾語塔方言,使用古老的提菲納格文。他們是十分穩定的遊牧人,放牧羊、牛和駱駝。

現在,圖阿雷格人分為撒哈拉地區和薩赫勒地區兩支。男人們所戴的麵紗有黑、白兩種顏色,分別標明各自生活的地區。圖阿雷格人社會屬於父係大家族社會,但婦女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主持著很多社會事務。由於圖阿雷格人生活在環境艱苦的沙漠中,所以被人們稱為“沙漠之王”;又由於他們的奇特裝束,因而又被稱為“戴麵紗的大刀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