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1 / 1)

“今年我已經46億歲了。我在反思,或許我真的老了,或許我真的病了。我知道人類總在抱怨,抱怨空氣越來越汙濁,環境不如以前那樣好。我很苦惱。看看被石油弄髒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幹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膚……救救我吧,隻有你們可以拯救我。如果你們還想把我當做安身的家園,救了我,就等於拯救了你們自己。”

地球求救

這段文字是《震顫心靈的地球遺書》中的部分內容,是地球向人類發出的求救信息。“地球遺書”針對世界範圍內的環境問題——大氣汙染、海洋汙染、土地荒漠化、旱澇災害頻繁、大量物種滅絕等,向人類發出了最後的呐喊,目的是警醒人們,保護自己的家園已經成為我們麵臨的最迫切的任務,每個人都應該站出來,拯救我們的地球。那麼,我們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麵做起呢?

淨化空氣

首先要淨化空氣。大氣層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我們要保護環境,首先就要從淨化空氣開始。要減少空氣汙染,就要從減少汙染物的產生和治理、淨化已產生的汙染物兩個方麵著手。主要措施包括:調整能源結構,使用無汙染和低汙染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改進燃燒設備,提高燃燒效率;改革生產工藝,采用無汙染和低汙染工藝;等等。

珍惜每一滴水

其次是要珍惜水資源。水是生命之源,可是隨著工業進步和社會發展,水汙染也日趨嚴重,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威脅。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飲用不衛生的水而死亡的人數超過2000萬,因此,水汙染同樣是人類所麵對的重大環境問題。由於水汙染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汙染物造成的,所以防治水汙染,就需要保證水的健康循環。

這就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珍惜每一滴水,學會科學用水,並對廢水進行再生淨化,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保護土地

再次要保護土地。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可是目前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卻十分嚴重,土壤正在慢慢地消失。目前,世界上每年有5~7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淪為荒漠,每年流失的土壤高達257億噸。保護土地資源已成為人類刻不容緩的責任。防治土地荒漠化,需要我們建設護田林網、退耕還草還牧、建設防沙治沙的工程、興修水利等。防治水土流失,則需要我們植樹種草、防止過度開荒、退耕還林、限製畜牧業發展以防其超過草原的承載量。

同一個家園

最後,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家園的同時,還要關注動植物的生存。目前,為了保護珍貴的瀕危動植物以及各種典型的生態係統,保護珍貴的地質剖麵,同時為進行自然保護教育、科研和宣傳活動提供場所,並在指定的區域內開展旅遊和生產活動,很多國家都專門劃定了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能顯示和反映出自然生態係統的真實麵目,保證野生物種和它們的遺傳基因的延續。我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地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