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王安臨的既定方針,在幾次攻取零體族軍事基地的戰鬥中。帝國陣營都采取了退讓策略,除了在第一次戰役中的參戰外,王安臨將大部分的作戰任務都交給了其它陣營。
另一方麵,王安臨也完全放棄了對聯軍的指揮權,將戰場任務的分配全部交由各陣營自行決定。
見王安臨如此識相的放權,各勢力自然十分高興。當然也有人對王安臨如此大方的舉動表示懷疑。
於是王安臨解釋道,帝國陣營在第二關中已經積累下了足夠的戰功,也參與了第三關的第一場戰役。對此帝國陣營已經十分滿足了,所以想做個順水人情,把平定零體族的戰功送給其它陣營的同學。也算是為帝國軍第二關中的做法,略表歉意。
聯軍的指揮官們半信半疑地接受了王安臨的說法,但很快他們就把著一絲絲的懷疑給扔到了腦後。開始為每次戰鬥的人物分配,爭得頭破血流。
此次戰役中,聯軍共計動員了四十七萬艘戰艦,其中帝國出兵十六萬,秩序、自由、林家、弗拉基米爾家族四大勢力各自出兵四萬左右,其餘二十一個個小勢力則共計出兵十三萬。
因此在任務的分配上,除弗拉基米爾家族不參與爭鬥以外。其餘的三大勢力總是包攬了大部分任務,而其它的小勢力卻隻能站在一旁幹瞪眼。
最終,小勢力結成了一個同盟與三大勢力分庭抗理。四方勢力在作戰的時候互不配合,還時常給對方下一些小絆子。這無疑激化了矛盾,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
這一切都被王安臨看在眼裏,於是他抓住這個機會,與其他的小勢力扮演者搞好關係。同時也在不經意間煽風點火,加深小勢力與三大陣營之間的矛盾。
王安臨並沒有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的想法,事實上他並沒有要將所有陣營都全部消滅的意願。這樣既不現實,也不劃算。
所以王安臨采取的是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盡量的拉攏小勢力,最終使他們在帝國軍對三大陣營動手時保持中立。
這便是王安臨的計劃。
第五次戰役就要開始了,這是星痕戰役中的最後一場戰鬥。
按照往常的慣例,帝國軍與弗拉基米爾軍待在最後方,按兵不動。三大勢力與小勢力聯盟,則從不同的四個方向分別開始進攻。
這是零體族在星痕中的最後一個軍事基地,也是最難攻克的一個。
基地位於小行星帶中,是一個由天體改造而成太空要塞。要塞中配備了一千多門威力巨大零體族的生物性溶液武器。易守難攻。
到了約定好發起進攻的時間,三大陣營與小勢力聯盟的軍隊齊齊地壓了上去。
他們把排列成經典的攻擊陣列,向著要塞的方向攻了過去。
要塞中,一千門生物武器一刻不停地向聯軍的部隊傾瀉著火力。密集而連續的腐蝕性溶液攻擊給聯軍的部隊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普通的能量護盾根本無法抵禦如此猛烈的攻擊,所以腐蝕性溶液和容易的就穿透了戰艦列陣的防禦,飛濺到聯軍的戰艦之上,將鋼鐵的巨艦熔化為了液態。
見強攻的傷亡實在太大,聯軍的扮演者們改變了作戰方式。轉而使用炮艦、激光矩陣等重型武器轟擊要塞的能量結界。
見聯軍改變了策略,零體族迅速派出了要塞的護衛艦隊,對聯軍的炮艦陣地進行襲擾。
聯軍不得已,也隻能派出殲擊艦陣列迎擊敵軍。然而這樣一來,激光矩陣的視線就被己方的戰艦遮擋了。炮擊時斷時續,根本無法對能量結界產生有效的傷害。
聯軍既沒有弗拉基米爾家族的湮滅炮那樣威力巨大的武器,也沒有太空棱鏡、折射棱鏡一類的輔助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