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回 青城天下幽(1 / 2)

在廣袤的西南邊疆,著名的都江堰以東十六公裏處有一山脈,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乃道教發源地之一,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

本故事的主人公就生長在這人傑地靈之地。

恰逢唐末戰火燎原之時,各地烽煙四起,就連這西南邊疆地區也難以幸免。

青城山上,道士們清修的生活也由此而改變。首先,上清宮嫡傳天師張意陵為了解人間疾苦,雲遊四海去了。接著膝下四大首席弟子則帶領其餘弟子廣施善緣,為世間疾苦獻出自己的責任與力量。

其中,大弟子張其英乃文韜武略的將梁之材,深受張天師的厚愛,主管宮內外所有事務。

而二弟子張其武劍術超群,雖然為人粗獷,但是心術端正,也深受張天師信任。主要傳授其它後輩弟子劍術、武藝方麵修為,管理著劍氣門。

再者三弟子與四弟子張其森、張其林乃孿生兄弟,互相心有靈犀,且使用招數雙劍合璧更是威力無窮。

其中,三弟子文韜卓越以淵博的知識傳授其它後輩弟子符咒以及靈術,管理著文書院。

而四弟子乃真傳上清宮無上醫術,為世間廣大百姓醫治疾病,管理著醫療堂。

張其林膝下醫療道士有三十三人,都是其四大首席弟子精心挑選而出的。

美其名曰的精心挑選,其實是……每年端午以後上清宮都有不成文的規定,乃最難管教以及最為愚笨之道士自動歸納為醫療道士。

而這三十三人之中,最為特殊的乃是張其林膝下第一弟子張子辰。

張子辰乃自幼在上清宮長大的孤兒。當初是太師父在上清宮宮門外,發現了繈褓中的他。由於其弟子輩分是子字輩,發現的時候又恰逢辰時,所以取名張子辰。對於子辰來說,父母以及家人完全是毫無概念可言的,上清宮所有師父以及弟子都是他的家人。

張意陵天師覺得這孩子無父無母,十分可憐,於是想多加照顧。可這些舉動怎麼也改變不了張子辰在其它人眼中是野孩子的形象。沒同齡孩子一起玩耍,也沒人搭理他。久而久之,張子辰就變得越來越孤僻、也越來越自以為是、目中無人了。

張天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想扭轉這一局麵,於是讓首席二弟子精心傳授其武藝。可張子辰身體尤為特殊,自幼沒有學成半點招式,隻能略懂基本劍術以防身。

這讓張天師十分頭疼,隻有安排給首席三弟子學習四書五經以及符咒。可張子辰頑劣不堪,得罪了首席三弟子。

這樣在毫無辦法之下落腳於首席四弟子膝下,成為了醫療道士。

從十歲開始至今已經七年有餘,一直平安無事,張天師也得了清閑。

可在首席四弟子張其林以及其它醫療道士心中,張子辰乃一神仙……

張子辰目中無人的行為以及孤僻的性格,讓人不敢靠近。而平時又表現出七十歲老者的心態,活脫脫一個十七歲的身體、七十歲的思想,每天都在頤養天年。更沒人想搭理他了。

可就算沒人搭理他,這神仙也會不安分。每當闖禍之時,這神仙如同一匹難以馴服的野馬關在了馬圈裏,既不敢招惹,又不敢怠慢,讓人十分的頭疼。

話說這天清晨,上清宮裏裏外外忙得不亦樂乎,似乎有貴客來臨。而子辰卻偷懶的坐在上清宮清修之地,享受著日出之前的幽幽晨霧。

自幼學習醫療之理的子辰,深知這上清宮清修之地晨霧的妙處,它乃是日月交替的產物,其靈性溢滿、濕潤而又不潮濕,是不可多得的修身良品。

而正當子辰享受著幽幽晨霧之時,身為醫療道士的吳士仁急急忙忙找到了子辰,口喘粗氣的說道:“四師父和其它師兄已經到鎮上,為當地百姓醫治疾病去了,走之前四師父還特地交代了,讓師兄回宮準備更多的藥劑,以備不時之需。”

子辰聽著這些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心想這才偷了一下懶就被抓住了,真是沒趣。

當子辰回到了醫療堂時,已經沒有其他人了。於是自顧自的來到藥房,開始漫不經心的配置著基本藥劑。

這時吳士仁也在旁邊默默的忙活了起來。

這吳士仁身體微胖,相貌憨厚,早些年進入了上清宮。由於每天無所事事如同他名字一樣是個無事人,任何道場都覺得有此人不多,沒此人不少,久而久之也沒人重視他。於是順理成章的進入了醫療堂,當起了清閑的醫療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