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生感悟(1 / 2)

那晚我們談起了那些榜樣人物,那些曾經年少時代佩服的英雄豪傑,其實小時候寶寶和樓主,都犯過這麼一個錯誤,今天說出來,希望大家借鑒,也希望那些父母可以借鑒,不要在煩這種認知錯誤。每個孩子,從小到大都有崇拜的人物,每位家長,老師也都在家裏或者學校千篇一律的強調這些成果故事,例如香港商人李嘉誠,台塑老板王永慶,有例如那些領袖人物,還有一些例如比爾蓋茨,蘋果喬布斯,乃至當下中國的IT新貴,馬雲,李彥宏,張朝陽等等這些人物的故事。。雖然每個人的故事都不一樣,從事的行業也不一樣,但是從樓主小時候,乃至現在小孩子常常聽到的就是這些人都曾經出身家境一般甚至家境貧寒,但是都成了古代,或者當今首屈一指的成功人物。很多的家長,很多的老師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教育就是告訴這些人如何如何現在多麼有錢,如何如何當初多麼困窮。傳遞給孩子的觀念就是不管現在家庭多不好,或者現在處境多難,因為有這些例子,你可以學習,可以作為榜樣,可以安慰自己,也許將來你也會成為榜樣中的一員。對於成人來說,現在的企業文化培訓,乃至書店裏無數的成功學書記,還有那些歇斯底裏的培訓講師都在強調這些故事。。這些在樓主看來那些人的成功與否你能學到也就是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出了這些之外,先通過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自我慰藉,或者模仿他們,後者用這個當做心理安慰甚至狡辯自己現實不如意的的態度,會讓你過的更失敗。。因為每個成功人士,每個成功機會都是有著當初的時代背景,社會發展機遇,和個人機遇作為強力輔助形成了這是優秀人物的人生輝煌。舉例來說:談李嘉誠這些人生導師就是泛泛而談李嘉誠幼年如何貧困,然後就是成功後的業績。樓主想說的是李嘉誠的嶽父,也就是李嘉誠的舅舅,在李嘉誠少年時代已經是很成功的商人了,李嘉誠的妻子也就是李嘉誠的表妹家族對李嘉誠後來的創業提供很大的助力,這種助力可以參照寶寶的故事擴大1萬倍。但是絕大多數的父母,家長,甚至成功培訓是不會告訴你李嘉誠從嶽父那裏得到了多少資助,起了多大作用,隻是告訴你李嘉誠少年很窮,然後就學徒,學徒,然後就發財了,然後就成了塑膠廠的老板,,然後就成了地產大亨。。這種掐頭去尾的描述最害人了,忽略了裏麵的終點,隻是告訴你那些他們想說的,甚至有些家長拿著這種掐頭去尾的故事,自己根本不不了解的成功故事,去教育孩子,一方麵掩蓋自己沒有給孩子創造好的基礎的現實,一方麵在那裏給孩子灌輸一些忽略了成功必要因素的掐頭去尾的成功故事來勵誌孩子,掩蓋自己的不足。至於比爾蓋茨,喬布斯,麥克戴爾,是因為那個時候美國的生產關係大環境發展到了計算機硬件,軟件巨大飛躍的時候,這些人物因為興趣愛好,因為自身掌握的技術,或者是因為興趣,使得這個劃時代的機會體現在他們身上,他們的能力使得IT行業發展成為了一個必然因素,他們取得了世界級別的成功,這是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世界時代發展機遇的轉折點,在美國這個一流國家體現,如果想複製這些人的成功,即便你是IT天才沒有那個時代背景,也成就不了微軟,蘋果這樣的科學革命一樣的偉大的企業。至於李彥宏,馬雲,張朝陽,馬化騰,丁磊的故事也是同樣,聽著很勵誌,財富很炫目,但是根本無法複製。因為他們這群人在90年代後期中國的網絡突飛猛進的時候,他們的機遇,留學背景,在美國已經發展的狠完善的技術,拿到中國,成就了中國的互聯網傳奇,成了科技新貴。但是同樣是一個曆史時期,他們遇到了,有遠見,有能力,有技術。各種優勢因素促成了他們的成功。。。在樓主看來這些成功人士的的成功軌跡包含了時代發展機遇,社會發展狀況,個人機遇,個人能力,等等諸多狀況成就了他們的成功,但是這種成功根本無法複製,因為這種成功因素仔細分析一點不亞於一個嚴密的數學模型,如果隻是一味的強調個人努力,不服輸努力,就想強調一個數學模型的中的一個字母或者一個公式,隻是在那裏以偏概全。讓聽到這些故事的孩子,或者成年人,在那裏沿著一個掐頭去尾的概念模仿成功,從而大錯特錯。。。這些成功人士,我們普通人隻能學習他們的個人品質,除此之外那些成功故事,也就是聽聽,然後結合自己的去理性分析,如果接受的知識少年家庭一般,甚至貧困,成年後拚命努力就成就了偉大事業的是掐頭去尾的概念,忽略了那些社會發展關鍵特點,時代發展背景,個人機遇,背景因素,等等不可複製成功要素,還在那裏大談特談,就是在毀掉孩子,毀掉員工。。。那天,也就是那天的談話,談了很多,也就是從那天聊天的結束後,樓主有了一種思維完全顛覆的感覺,自己的舊思維開始被衝破。。樓主也逐漸開始從身邊周圍人的人生中去總結,去觀察,去反思,去理解,何為人生。還是那句話也許這篇帖子全是廢話,但是希望看到帖子的您,能從中看到那麼一兩句有用的讓您在選擇,認知,思維上有個理性的認識,能夠少走彎路,能夠走的更穩妥一下,走的更簡單一些,走的更平順一些。人生不象酒,因為它太無味;人生不象夢,因為它太真實;人生不象棋,因為它不會重新再來;人生不象迷,因為它太通俗易懂了。人生不等與人生。命運不會把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