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事功不足道,哲學才關鍵(1 / 1)

任何一個稍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對王陽明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我國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是一個真正通達內聖外王之道的第一流人物。他的軍事才能挽救了大明朝的命運,他的學說影響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孫中山等一係列後世名人。著名學者黃宗羲曾稱讚王陽明: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顯然,王陽明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目前市麵上已經有多部關於他的傳記麵世了。看這些書,我們會發現那些作者根本不是把王陽明當成一個人來寫的,完全是把他當成一個神來寫的,無不對他倍加推崇和讚揚。

我的目的並不僅僅是要在這些書中增加一本,也隨波逐流地讚揚他一番,我的目的是要大大地讚揚他一番,讚揚出新意,讚揚出感情。但與此同時,是對他的哲學做一個簡單的闡述和辨析。清朝學者王士慎說,王陽明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但不管是立功、立德還是立言,都是以他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那是他的根、是他的道。而且,對於現在絕大多數人來講,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也比他的事功更有意義,更能給我們帶來指導和啟發。

但是,到底什麼是哲學呢?這個問題我其實並不怎麼了解,我隻知道哲學家的書都像板磚那麼厚,所以,那不僅是啟迪智慧的鑰匙,也是防身必備的武器。我就曾遇到過一個手持板磚的歹徒,要搶我的錢,結果被我掄起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將其擊退了。可見從威力上講,哲學書要比板磚大很多。

如果說我對哲學有什麼精微認識的話,那麼一定是這方麵的,我甚至可以用數學公式精密地論證出康德的書和萊布尼茨的書在打鬥中可以發揮出多大的攻擊力,又或者是計算出洛克的書和黑格爾的書誰的威力比較大,等等,但是對於哲學本身,盡管我對此很有興趣,知道的東西卻非常有限了。

根據羅素先生的意見,他認為哲學是介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那一片區域。有一些問題,諸如,生命真的有意義嗎?如果有的話,那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宇宙有其統一性或者目的嗎?世界分為心和物嗎?等等,這些問題科學無法給出答案,而神學又多半隻給出錯誤的答案。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哲學要做的事情。根據馮友蘭先生的意見,哲學是對人生的係統的反思。

從羅素先生和馮友蘭先生的意見中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哲學的定義是什麼,其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思考。思考本身就是意義非凡的,所以,有的哲學家,盡管他們的哲學之中存在著漏洞,但是當我們對此作出思考的時候,我們的智慧仍然能夠得到成長。看待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也是如此,他哲學之中精華的部分自然能讓我們獲益,應該加以吸收和運用,與此同時,對他哲學之中那些不太容易下結論的地方進行思考和辨析,同樣也能夠讓我們獲得巨大的益處。